《赫布里底群岛序曲》:“海浪”与“岩洞”的乐曲
《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又名《芬格尔岩洞序曲》,是门德尔松在年伦敦乐季结束后,与友人克林格曼(KarlKingemann,—)北行至苏格兰高地游览该岛而获得灵感所创作的作品。
赫布里底群岛濒临苏格兰的西海岸,岛上有很多壮观的岩洞,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岩洞以苏格兰民族英雄芬格尔的名字命名。
▲赫布里底群岛
芬格尔岩洞长年被海水浸蚀,洞中一侧高低错落,排列着自然形成的大量方形石柱。与门德尔松同游的诗人卡尔·克林格曼在描写这次经历时说:“我们乘船过去,紧贴着呼啸的大海,攀登一个个石柱而进入芬格尔岩洞,碧绿的海水咆哮着涌入,从没有见过比它更稀奇古怪的景象了。一根根石柱排列在一起就像是一架矗立在黑暗中的巨型管风琴,它孤零零地轰鸣着,毫无目的地躺在那里……”
当潮水涌来,浪花拍打这些石柱时,芬格尔山洞便会发出洪亮的声响,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因此它也得名“音乐的岩洞”。
▲苏格尔岩洞
在此次旅行中,岛上自然形成的悬崖、飞瀑、隘道、氤氲以及当地人的穿着、满布异国声响的风笛和苏格兰女王玛莉·斯图亚特(MaryStuart,QueenofScots,—)凄凉血腥的人生故事等等引发了心思细腻的门德尔松的敏锐嗅觉,他当即就在心中谱写了这首序曲的主题。
《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奏鸣曲式写成,音乐一开始便展现如海浪涌动般的音型。呈式部的第一主题被成为“海浪主题”,而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是一段深情如歌的旋律,它则被称为“岩洞主题”。
音乐仿佛展现了在幽喑的海面上,赫布里底群岛慢慢清晰浮现的景象。大提琴和大管演奏出低沉的音响并逐渐形成了宏大的气势,仿佛岩洞在海浪的冲击下发出宏亮的、如管风琴般摄人心魄的巨响。随着远处传来的号角声的召唤,乐曲便进入了展开部。
▲岛上的石柱
在展开部中,门德尔松运用了多层次的推动手法,乐曲的几个主题动机交替出现在不同的声部上,音乐不仅表现了大海的无穷魅力,它也像一首战斗的进行曲,仿佛是作曲家对传说中英雄的致敬。
当“海浪主题”再次出现时,这意味着序曲进入到了再现部,而优美如歌的“岩洞主题”这一次由单簧管吹奏出来,显得更加温柔动人,似乎表达了作曲家对芬格尔岩洞美丽壮观景色的流连忘返。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年2月3日—年11月4日)
音乐紧接着在最激昂振奋的音响中奏响,如同作曲家对自然奇观及英雄的历史发出的由衷赞叹。然而,乐曲并未终止在强奏的和弦上,而是突然渐弱,直到在弦乐的拨奏中,木管弱美而悠长地吹出袅袅余音,全曲才结束。
聆听这首乐曲,不仅能感受到一叶驶向传奇盛地的扁舟随波浮动的场景,同时也能听到仿佛远古战场上传来的嘶鸣之声,激昂与诗意交相辉映,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门德尔松式的浪漫典雅与热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