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送总第期!第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每天七点,准时送达!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谈谈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声学性质的研究
上海艺术研究所陈正生
近代物理学发展以来,人们将管乐器分作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两大部分。这所谓的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乃是根据管乐器的声学性质划分的。古今中外品种繁多的管乐器,哪些是开管乐器,哪些是闭管乐器,不仅人们难以识别,即使是物理学家也常常是语焉不详。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书本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
缪天瑞先生在《律学》一书中有关开管与闭管的说明,似乎可以作为这一问题的代表。
管子有“开管”与“闭管”两种。在开管,一端为送气口,一端是敞开的。在闭管,一端为送气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大多数的管乐器,如竹笛、双簧管和大管的管子,都属于开管,木琴共鸣筒的管子,也有用闭管的。开管和闭管的气柱状态是不相同的。
接着,缪先生就用图例表示开管和闭管气柱振动时的各种状态。归结这开管和闭管振动模式,可以归结出以下规律:1、开管乐器气柱振动时,中心处为结点,两端为腹点。开管乐器可以发出所有的倍频。2、闭管乐器的气柱振动时,一端为腹点,另一端为结点。闭管只能发生单数的倍频⑴。此外,关于开管与闭管,田边尚雄在《音乐音响学》⑵中,安藤由典在《乐器音响学》⑶中,都有相同的说法。只是田边尚雄《音乐音响学》中依照物理学家的意见,述及的管乐器声波为疏密波,声波只有疏部与密部,而不是像缪先生《律学》中所说的弦的模拟波,为波腹与节点。
缪天瑞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对于自己了解不深的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因此也是笔者最崇敬的前辈。缪先生在《律学》一书中的叙述,乃是综合了物理学家们的研究,并非缪先生一己之见。
关于开管与闭管,赵松庭先生在他的《笛艺春秋》⑷中也同样有所叙述。他认为“‘横笛’是开管。”其理由是,笛子“在吹孔处,管内空气柱已与大气接通,其振动方式,与开管类似。”并以笛子演奏的实际情况来证明:“假若笛子是‘闭管’的话,那么在超吹时,频率将按1、3、5、7的奇数倍进,而吹不出高八度音。但事实上笛子频率,是按1、2、3、4的倍数进行的。”
也许有人会说,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并不是物理学家。但是须知,赵先生的弟弟赵松龄先生可是复旦大学的物理教授,赵松庭先生的研究,是得到其弟赵松龄先生之帮助的。因此,赵松庭先生在《笛艺春秋》中所说的,乃是物理学家的观点。何况赵松庭先生在《笛艺春秋》中所述及的观点,与缪天瑞先生在《律学》中的观点都是完全一致的呢?
根据物理学家关于开管乐器和闭管乐器的说明,我们能明辨管乐器中哪些属于开管、哪些属于闭管吗?显然不能!这就足以说明,物理学家们并没有将开管与闭管之间的区别说得十分清楚。
我们的音乐家,有人认为只有单簧管才是闭管乐器,因为它只能奏出十二度泛音;有的说只有中国古代律管、排箫、埙和木琴的共鸣管才是闭管。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律管除了朱载堉所设计的36支异径律管为开管为,其余都是闭管;至于埙是否为开管乐器,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以下将申诉自己的理由。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分辨开管与闭管呢?由于缪先生的《律学》流传比较广,又统括了物理学家的观点,故而以下就以《律学》中所说的分辨方法作点讨论。
若说开管乐器“一端为送气口,一端是敞开的”,所举实例“竹笛、双簧管和大管”不仅符合这条件,何况它们也的确是开管乐器。但是外国的单簧管和中国的管子(包括筚篥)、巴乌,也和双簧管、大管一样,“一端是送气口,另一端是敞开的”,但它们却都是地地道道的闭管乐器!这该作何解释?至于“一端为送气口,另一端是封闭的”闭管,也只有中国古代的律管(朱载堉所设计的36支异径律管为开管,除外)、排箫,以及末端封闭的木琴的共鸣管符合此条件;至于那胴体为罐状的埙,当所以音孔都掩没以后为闭管,好像此外就不再有闭管乐器存在了。这显然是不符合管乐器生动之实际的。由此可见,这儿从乐器形态上所作的区分,显然是欠严密的;因此,人们也就无法根据这儿的说明,从形态上区分出开管乐器和闭管乐器。
既然“开管乐器可以发出所有的倍音”,“闭管只能发生单数的倍音”,那么我们就根据管乐器所发出的倍音情况,来判断其究竟是属于开管还是闭管,岂不方便?根据管乐器所发出的倍音情况来判断其属性固然方便,但不是所有的管乐器都能发出决定其声学性质之倍音的,何况还会碰到意外的情况?
对于管乐器的声学性质,笔者少年时就对它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当年笔者就曾向吾师甘涛教授问及这问题,总觉得语焉不详,年纪稍长以后才知道,这竟然是音乐声学中的一个难题。
从音乐声学方面来看,开管乐器确实“可以发出所有的倍音”,例如长笛、双簧管、萨克斯管,铜管乐器中的各种号,中国的笛箫以及唢吶。闭管乐器也确实“只能发生单数的倍音”,例如单簧管与中国的管子和筚篥。通俗地说,这话的意思是,开管乐器是八度超吹乐器,闭管乐器是十二度(五度)超吹乐器,这方法对开管乐器和闭管乐器的识别应该说确实方便。但是究竟能否解决所有的管乐器实际问题呢?看来也并不能尽如人意。请看以下事实!
对于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的区分,基音和泛音被激发的条件,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笔者的心头。有幸的是,笔者竟意外地发现了解开这问题的端倪。原来管乐器的倍音(基音和泛音)要被激发成声,都得受“量度”的制约——无论是开管乐器还是闭管乐器,一概毫无例外!什么是“量度”?简单地说,量度就是管乐器管径与管长的比值,因此管径越小,管子越长,其量度就越小。至于量度对管乐器泛音影响的实例是很多的。例如西洋乐器中所有的铜管乐器,由于量度过小,它们的基音就无法被激发。再就开管的笛类乐器来说,一般地都能吹出八度与十二度超吹音,但是若量度过大,甚至连第一泛音都吹不出来。笔者就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用两端管径相同的标准管,上端开一洞箫形吹孔,当内径超出管长的50倍时(量度为0.02),它的基音就不再能被激发,吹出的只能是比基音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将末端掩没使它成为闭管,当管长超吹内径的25倍时(量度为0.04),基音就不再被激发,吹出的只能是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由此笔者又想到,我国古代自汉朝以后黄钟正律就有“长九寸、径三分”的说法。那么这作为闭管的律管,其量度岂不是只有0.,显然小于0.04,其基音能吹的出吗?笔者实验的结果是,由于律管的吹奏方法与洞箫不同,基音是很容易吹响的。原来管乐器的基音或泛音要被激发,还同吹奏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看闭管乐器。中国的管子,其十二度超吹音是比较容易吹出的,但是单簧管和筚篥,不借助高音孔就是吹不出。当然,单簧管借助于高音孔就能吹出泛音。假若某种管乐器其超吹音就是吹不出,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它们究竟是开管乐器还是闭管乐器呢?
也许会有人说,无论是以边棱音为激振方法的长笛或箫笛,还是双簧管、唢呐等簧哨乐器,它们都是开管乐器,而且高八度音都能被激发,只有闭管乐器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才不容易被激发,由此也就可以分清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了。那么作为箫笛类的管乐器是否超吹音都能被激发?有没有吹不出超吹音的管乐器?以下笔者将举例说明这问题。笔者曾作过以下的实验。取一节毛竹梢,上端开一洞箫样式的吹孔,结果发现,由于该器管径过大、管子过短(其量度也就过大),除了基音而外,这种类似洞箫的开管乐器,连高八度的第一泛音也吹不出,就更别说第二或第三泛音了。
上面所举的用毛竹制作的东西就吹不出高八度的超吹音。但此物毕竟不是实用的乐器。那么能用来演奏的管乐器是否有意外的情况呢?有!以下笔者再举一个例外的管乐器的例子。
苏北有位民间乐手,发明了一件用毛竹制作的新乐器,因其音色酷似埙而取名“竹埙”。此器上端开一洞箫形的吹口,管身是用毛竹剖开削成契形,上大下小,两端通洞,因此应该属于开管乐器。既然此物与洞箫一样是两端通洞的,那么就应该属于开管乐器,应该是八度超吹乐器。但是此物的超吹音就不是八度,而是十二度!
“竹埙”吹出的虽然是十二度超吹,但毕竟还是有超吹音的。那么有没有吹不出超吹音的管乐器呢?笔者认为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例如我国少数民族乐器巴乌,俞逊发搞的那个口笛就是。从乐器发声方法来看,巴乌应该属于闭管乐器。但是它的十二度超吹音是否能吹出,至今没人研究过,实际上也没有人吹出过。从本人所获知的管乐器音乐声学实际来看,巴乌的量度太小,泛音是不可能吹出来的。假若巴乌的超吹音能够吹出来,那么它的音域至少在一组半以上,也就不存在音域狭窄的问题了。
更有值得我们讨论的是,我国传统乐器笙,它究竟属于簧乐器还是管乐器?若是簧乐器,那么究竟如何看待笙苗?因为笙的簧片必须与相宜长度的空气柱谐振才能发声。正因为这样,笙的簧片就具有其特异性能。也正因为笙簧的这种特异性能,数千年来笙簧的制作一直处于手工制作的方式。今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机器加工笙簧工艺”早就通过了鉴定,但却不能付诸于生产。为什么呢?因为机器加工的笙簧,一天的产量足够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用一年!也正因为笙簧只能用在笙上,使笙簧的生产产生了极大的极限性。若说笙是管乐器,那么它能吹出泛音吗?它究竟是开管乐器还是闭管乐器?这恐怕又是一个未曾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问题吧!
由此可见,根据管乐器究竟是能“发出所有的倍音”,还是“只能发生单数的倍音”来区分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也并不见得就十分实际。
笔者在对大量的管乐器的外形特征作了归纳,又从管乐器的音乐声学方面作了分析以后,曾经认为找到了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外形上的一般区别,也觉得这区分方法基本上是能切合管乐器之实际的。
根据管乐器的外形区别方法是:以边棱音为激振方法的笛类乐器来说,凡是末端封闭的,都是闭管乐器(例如排箫),凡是末端开启的都是开管乐器(例如箫笛);在簧哨乐器(包括各种以唇激振的铜管乐器)来说,凡是管子的主体是圆柱形的(如单簧管、中国的管子),都是闭管乐器,管子的主体是圆锥行的(如双簧管、唢吶),都是开管乐器。
就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而言,在笛类乐器来说,是不会存在争议的。因为它基本上符合各理论著作所说的情况(只有竹埙为一特例)。但是就簧哨类乐器来说,同样是将簧哨含于口中,或者是将杯形的吹嘴紧抵于口唇之上,何以会产生开管与闭管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形呢?显然是它们的声波不同。有人认为,当管乐器的吹奏端与口唇紧相接触以后,圆柱形管所发出的声波为平面波,而圆锥形管所发出的则是球面波的缘故。笔者原先认为这一说法十分有理。至于说圆柱形管为闭管乐器,而圆锥形管为开管乐器,其隶属开管还是闭管,仅与管子的形状相关,而与簧哨无关,这更有萨克斯管可以作为证明。
年,比利时乐器制作家阿道尔夫·萨克斯(AdolpheSas),成功地将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一些特点结合起来,发明了萨克斯管。萨克斯管的头子是单簧管的头子,管身是抛物线的金属管子。单簧管是闭管乐器,可萨克斯管的管身由于是抛物线(实际为圆锥形)而成了地地道道的开管乐器。
当然,也有声学专家认为,管乐器的管身要发出球面波,必须是点声源,而所有管乐器并不具备发生点声源的条件。这说法看上去是有道理的,但细细想来却也未必尽然。试想,太阳的体积要比地球大得多,由于它离地球太远,人们也就认定太阳所发出的光为平行光,太阳不也就成了点光源了吗?既然那么大的天体太阳可以成为点光源,那么具有一定锥度的管子为什么就不能作为点声源了呢?
除了以上所说的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而外,还有一些乐器既不该属于开管乐器,也不该属于闭管乐器,而是介乎于开管与闭管这二者之间,是开管与闭管的结合。这几件乐器便是埙和叉手笛(宋以后改称拱宸管),口笛,以及少数民族乐器吐良。这几件乐器当音孔全部封闭以后,吹出的理当是闭管音,当音孔逐个开启以后,也就逐步向开管过渡。
对于这开管与闭管的结合型管乐器,可能不大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这是人们至今没有述及的问题:但这是事实!
再从音乐声学方面来看,所谓“开管乐器气柱振动时,中心处为结点(或疏部),两端为腹点(或密部)”,外国的长笛、中国的箫笛,是符合这一情况的。但是外国的双簧管、萨克斯管,以及中国的唢吶,它们虽然是将簧哨含于口中,却同样是开管乐器,它们的声波是否也是“中心处为结点,两端为腹点”呢?再看“气柱振动时,一端为腹点,另一端为结点”的闭管乐器,恐怕也只有中国的古代律管(朱载堉的异径管律除外)和排箫符合这情况。但是闭管乐器并不仅仅是排箫,单簧管、中国的管子、以及巴乌。就单簧管来说,它的演奏方法与双簧管类似,其气柱振动方式显然不该与双簧管等相同(否则就是开管乐器了)。单簧管是闭管乐器,排箫也是闭管乐器,它们的气柱的振动形式是否该相同呢?显然又不能!由此可见,作为开管乐器的长笛与双簧管,作为闭管乐器的排箫与单簧管,它们振动时的声波状态是不该相同的。既然不同,那它们究竟该怎样振动?由于管乐器振动时声波的详细情形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所以至今我们知道得还很少。
注释:
⑴人民音乐出版社年5有版第9页。
⑵日本音乐之友社昭和二十六年(年)六月版。
⑶日本音乐之友社昭和46年(年)10月版。
⑷浙江人民出版社年3月版第30—31页。
资料由陈正生老师授权提供,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