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学装修是否必要?
很多烧友对自己的设备总是不满意,要么升级设备、要么在准备升级的路上。其实也许设备够好了,只是听音环境没有让您的设备发挥正常水平。我个人认为,在整体音效中,音响设备(器材+线材)占比50%,环境占比35%,调试能力15%。声学环境一项就可能决定35%的声音质量,所以声学装修是否必要,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反正我是再也回不到过去普通听音环境中了。
声音在没有处理过的环境内,在6面墙壁反复进行反射,四处激荡,犹如脱缰野马,不受控制。
直达声、一次反射声、多次反射声无规律的轰击耳膜,墙角低音能量堆积,想要听到好的声音真是难上加难。举个最极端的例子,试想有一套万元的音响,放在澡堂的环境中播放,您能听到什么样的恐怖声音。声学处理的目的,就是要把声音驯服,让我们能听到正确的声音。
误区一:普通没有经过声学处理的房间,10万元的设备,可能只听到5~6万元的声音。这是因为房间环境的原因,形成声音失真。但即使在顶级的声学环境中,10万的音响设备仍然是听到10万的声音,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善,10万元的设备可以听到20万的声音。声学装修无法提升您的设备播放品质,这一点千万不要迷信。声学处理的目的只是让您的音响发出正确的声音,在经过房间的空间反射、折射等破坏后,仍然可以达到音箱的标准声音,而不让您的设备做减法。
二、前期没有做声学装修是否就不能再处理了?
当然不是。最早我是客厅党,后来腾出一间杂物房,作为自己的影院小天地,因此前期没有做声学装修。房间不大,长3.9米,宽3.37米,高2.62米。长宽比1:1.16,这个比例并不是很好,最佳比例是1:1.3,最麻烦的是还带飘窗,且房间整体并非规则长方形,类似菜刀形。这些因素的堆积,导致我的声间的声学环境相当差,混响时间高达1ns以上(特别是63Hz左右,80Hz以上在0.8)。
测了二个主箱的频谱,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看来,懒惰的我是没有办法再忍受了,不整是没有办法再玩下去的。于是,开始了我痛苦的声学改造之旅。
房间要点,如下图:
误区二:有些烧友,甚至也看过网上视频,把混响用吸音板全部吸光,无限接近0。形成接近无响室的听音环境,费钱不说,效果应该说是死寂+奇怪。我没有听过这声音是怎么样的,想象中由于没有任何反射声,声音应该很干,这也完全违背了影院要求。(当然HiFi也不能这么操作)(根据THX规范,RT60,比较理想的混响时间在0.3-0.5,但小房间应该更低。)这样做的烧友,是想尽可能的听到没有房间干扰的直达声。但是物及必反,在自然环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声反射的,无响室的环境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若在一个自然界都不存在的听音环境中欣赏音乐、电影,听到的声音会自然吗?事实上,混响时间的长短是有严格的国际行业标准的,我们按标准来做即可。与其累死累活干了几个月,凭想像去做的房间声学装修,还不如安安心心坐下来,看看相关的书籍,研究的多一点,再动手操作也不迟。
三、声学装修烧钱吗?
正常情况下不便宜。我认识的朋友当中,有请专业团队来整体做,一般至少5万元起步,也有花了30万元的。但如果自己简单制作的话并不会花费那么多,我的影音室花费在1万元左右。前提是,自己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一些测试、调试的方法。说穿了其实就是用测试仪器测测,看看频响线是否平直,对比测得的数据的变化,读懂数据的意义就行,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就可以搞定,所以测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四、设定目标
既然要开始干,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
(1)在没有EQ介入的前提下,主箱频响曲线正负3dB以内。(80~Hz,表面看80以下由炮负责,似乎主箱80Hz以下的并不重要,其实这是没有办法,因为主箱没有太多的腾挪余地,如果不动用EQ很难保障曲线均衡,而我又比较反对滥用EQ,所以只能权益之计,保障80Hz以上比较均衡。但是80以下如果频响不好,也会严重影响整体表现,因为前级并不是一刀切的把主箱的80Hz切除,而是以24dB滚降方式有一定斜率的切除,而低音炮也不是真的20-Hz一条直线,也是有斜率的慢慢上长,在分频点与主箱汇合,分频点后,炮的曲线与实际一致。)
(2)低音炮频响曲线正负5dB以内,力争3DB之内。(20Hz~Hz)
(3)混响时间(RT60指标):按美国PMI、THX、HAA和录音室标准:低于20平方的空间,-4KHz为0.2-0.3秒。
(4)所有音箱不允许有房间模式(即驻波)的存在。(驻波永远存在,人类科技还没有办法完全消灭驻波,只是调整到设备侦测不到而忽略)
(5)低音炮相位与主箱对齐。(容易忽视的一步)
误区三:理想的频响曲线并不是一条笔直的水平线。我也看到很多烧友晒曲线,用EQ等手段调成一条笔直的水平线,这并不正确。因为人耳构造决定,对低音听感不灵敏,对中音特别灵敏(人声、对话),但对高音又很敏感(同样75dB的声音,低音感觉声音很轻,中音觉得正合适,高音会觉刺耳、刮耳。因此,正确的频响曲线是高音部分,应逐步滚降。
误区四:EQ大法好,可以掌控一切???当然不可能,EQ并不是万能的,还有负面作用。
(1)EQ对于混响时间(RT60)过渡是完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只能处理频响曲线。
(2)过度EQ引起声音失真。
(3)按下葫芦浮起瓢,当用EQ来处理当下的声学问题时,也许当下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其他问题会意外的出现。在填谷操作时特别明显。我为什么强调测得的数据是没有EQ介入的?因为EQ是最后的手段,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应该尽量让您的房间去适应您的音响设备,而不是音响设备通过EQ调整去适应房间。只要调试得当,完全无需EQ介入也能得到理想的音频曲线。(我分析过旗舰低管2.0和MinidispDDRC-88A(专业DiracLive处理器)的算法)一般只打峰,不填谷。即使打峰,也一定不要超过3dB,以避免引起人耳可以察觉的失真。
误区五:EQ既然容易导致声音失真,那就完全放弃???那难道类似于DiracLive这类eq处理软件没有用???当然有用。
(1)适合普通玩家,操作简单,按画面提示操作即可。
(2)现在全景声前级,16声道起步,32声道大行其道。难道手工一一去调试32个声道?别说精确校准,就是最基础的统一32个声道声压为75dB和32个音响的相位及延时对准都能累死你。所以在批量作业时,自动EQ还是非常有用。但是前3+低音炮高端玩家往往手动细调。
(3)通过EQ,可以更方便的调整个人喜好的声音风格。比如强调中音,突出人声等等。所以,任何事物都是要辩证看待,EQ也一样,即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的。视不同场景、不同需要、不同人群区别看待。
怎么这么多的误区???玩音响就是填坑啊,没有坑可以填,买回来的音响设备%发挥状态,根本没有调试的必要,那岂不是少了很多的乐趣???写了这么多文字,也实在对不住大家,因为基础内容还是得铺垫一下,不然往后的内容,小白会看的一团雾水。实战马上开始了,从调低音炮说起。
五、低音炮
(一)写低音炮这一章节实在太难了,因为信息量非常大,若展开来聊,都可以写个5-6个章节。因为室内声学主要针对20-Hz以下,所以低音炮这一节又绕不过。但毕竟是聊声学小心得,为避免跑题,有关低音炮的设置调整压缩在一个章节之内完成,因此难免漏洞百出,顾此失彼,同时,这一章节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论或有不同意见的,欢迎讨论拍砖。
(二)关于房间(驻波或简正)模式:驻波,是由墙壁的反射引起的,当声音传递到墙壁会反射。某些频率的反射声波与源声音是相同的振动方向,那么这个频率的声音就会被加强,声音就变大了,也有些频率的反射声与源声音是相反的振动方向,这个频率的声音会被抵消部分,声音就变小,同时,产生驻波的频率与您的影音空间有关。描述有点复杂,也可以简单的认为声音反射引起叠加或抵消从而导致的声音失真问题。对付驻波问题,要巧干不能蛮干,没有声学处理的环境。首字诀:避。因为低频驻波的波长很长,想要蛮干强吸驻波几乎不现实,除非你的吸音板厚达几米(对,我没有写错你没有看错,单位是米),也许还有点小效果。但如果通过简单的低音炮摆位改变,避开形成驻波的炮位,是最简单可行的方式之一。那万一低音炮各种原因无法移动怎么办?那就尝试改变您的听音位置,也有相当的机率避开驻波。
驻波的模拟计算,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