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优势 >> 正文 >> 正文

让红色成为城市的鲜明底色奋斗百年路启航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11/3
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4672100.html

一处处红色景点,每天人头攒动,地面干净整洁;一个个小吃摊位,食客自觉排起长队;一条条斑马线前,车辆停下等待行人通过……

这里是贵州遵义。作为一方红色热土,历经多年奋斗,年,这座红色之城有了新名片——全国文明城市。

近年来,遵义深耕红色文化,提升市民素养,延续城市文脉,努力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基础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走进遵义红军街,经常能看到一群老人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放声高歌。

“遵义是革命老区,我们从小接触红色文化,有责任继续传承下去!”71岁的罗光华,连续唱了17年红歌,退休前,每次单位组织合唱,总能看到她的身影。退休后,她更是将爱好做成“事业”。

年,为充实退休生活,在几个朋友支持下,罗光华牵头成立合唱团。合唱团以唱红色经典歌曲为主,她自己担任团长。

“我们经常到市区公园、红色景点唱歌,每次都会有许多人来拍照,停下来看我们表演,大家越唱越有动力。”合唱团规模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如今多人,年龄最大的82岁。”罗光华说。

常年坚持让合唱团名气渐响。“团里能人多,单簧管、萨克斯、笛子、口风琴都会用,自己还会配乐。”为丰富表演,罗光华还整理出12本集子,有上千首歌曲可选。

年,合唱团被邀请到红军街表演。“就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旁边,每天有不少游客。”兴奋之余,罗光华压力也不小。“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生活好了,那段历史不能忘!”

近年来,遵义立足当地红色资源,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开展红色文化研修等主题活动,传承好红色基因,筑牢文明城市创建的精神基础,让红色成为遵义的鲜明底色。

“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是我们的根和魂,坚持以红色文化感召人、以革命精神激励人,让市民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维护遵义城市形象,让文明之花在遵义绽放。”遵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世斌说。

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参与

5月1日早上9点,60岁的卓先顺带领40多名义工赶到遵义会议会址。“平时客流量就很大,节假日更不用说,仅靠现场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卓先顺说,人群之中,义工们身穿蓝色马甲,格外显眼,“这样方便游客找到我们,服务老人、维持秩序、引导指路等,我们都能帮忙。”年,卓先顺发起成立遵义市义工联合会,至今已坚持10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着轮椅排队。“老人家,多大岁数了?”卓先顺见状凑了上去。

“我94岁了!趁着能动,来看看当年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

“您别排队了,这里有绿色通道,专门服务老年人……”卓先顺轻声应着。

事情很小,但卓先顺颇有成就感。“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份,我们想通过志愿服务,提升革命老区的文明程度。”当天,他们接待了近3万名游客。如今,全市已有50多个团队、3万多人加入遵义市义工联合会,从街头到社区,从公园到景点,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义工也是我们遵义的一道风景!”家住红花岗区的周乐华,打心眼里敬佩他们,当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时,她也报了名,“总共20多人,主要负责拾烟头、捡树叶,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

截至目前,遵义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已超92万。“我们通过发扬红色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激发市民参与热情,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朱世斌说。

汲取红色力量,增强发展后劲

一栋栋红色砖房,外墙早已斑驳,但机器声不绝于耳。随着一排重型设备快速翻转,两根手指般粗的钢丝绳,瞬间被拧成麻花状,这里是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

“市场需求在变,我们必须时刻提升工艺,把产品做得更好。”34年前,徐朝乾是厂里的学徒工,如今,他已成长为公司的高级技师,现担任特殊钢丝绳技术顾问,每天到现场指导工人们操作。

去年,四川的一家企业急需一批密封钢丝绳,因为此前全靠进口,在联系到贵州钢绳公司时,对接的同事心里没底。“别怕,尽管应下来!”徐朝乾果断回答,“刚摸索出一套新工艺,没啥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徐朝乾带着团队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产品,对方安装试用后发来反馈:“比进口的还好。”

凭着精益求精的劲头,徐朝乾不断创新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至今已为公司创造价值余万元。“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作为土生土长的遵义人,我们要从遵义会议精神里汲取力量,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十三五”期间,遵义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在贵州率先整体脱贫。年,全市GDP总量达.05亿元,同比增长4.6%,10年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年均增长8.3%。

朱世斌说,遵义将继续巩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补齐民生福祉短板,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民日报》(年05月19日06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