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优势 >> 正文 >> 正文

刘睿杰千禧宝宝的诗与远方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11/1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pf.39.net/bdfyy/tslf/

本刊记者李菡丹

你,听过沙漠的声音吗?驼铃“当——当——”地,四平八稳。骆驼的宽厚蹄掌踏着坚实的步子,扬起地上的沙,沙粒又与风摩挲着,耳畔会传来簌簌的声响。偶有无聊,牵骆驼的驼客会从空旷的沙丘顶部向着底部大喊,嚷着自己内心或激动或沉闷的情绪……

当风息了,人倦了的时候,天地间只剩云、沙、一队骆驼。悠远的驼铃声向沙漠深处飘散,指引着驼队,一路向西。

颠簸着,顿挫着。抚着厚实的驼峰,体悟大西北大沙漠的一片空旷一片肃穆——我从西安出发,重走丝路,为拾起过去的记忆,为蓄积现在的动力,为展望未来的美好。

……

这篇游记《簌簌驼铃》出自一名“00后”之手,今年的高考生、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学生刘睿杰。高考结束后,刘睿杰在接受采访时说:“人文游学已经在我的生命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说之前我对人文还是朦胧的敬意,那么在这种亲身的实践中,人文的意义于我便明朗起来。”

当她以高考分的成绩拿到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文科试验班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刘睿杰甭提有多激动,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会持续努力,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人文游学烙印进我的血脉

《中华儿女》:身为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的学生,你对“人文”两个字有何理解?你认为人文的意义是什么?

刘睿杰:我对人文的认识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老师的教导。高中入学后,我出于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喜爱,跟随地理老师李京燕做地理研究项目,在这期间与李老师有过很多面对面的沟通。她告诉我,地理学习永远不是只背地图、记现象就能学好的,要有情怀——要在心中时刻装有“天、地、人”。研习地理,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与自然共生。天,乃气候;地,为土地;人,是我们。只有关怀天地,心怀万物,发现每一个要素与人的联系,才可学好地理。这种情怀,是我对人文的初识。

后来,通过学校人文工作室的安排,我与同学们一起参与了很多人文活动,比如:天下明月白祭月活动、祭孔活动、国学周活动,每两周一次的人文课,还有人文游学。如果说之前我对人文还是朦胧的敬意,那么在这种亲身的实践中人文的意义于我便明朗起来。

天下明月白,我们起舞吟歌,高诵祭文,表达对月,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月光下的先贤与生命的敬仰。每年,一代代人文学子成为祭月舞台上的主角,应了那《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过,毫无伤春悲秋的惆怅,有的,只有蓬勃的生命力,与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

《中华儿女》:人文游学于你有哪些深刻感触?

刘睿杰:都说去哪儿玩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在游学中,我们拥有两大“顶梁柱”:李家声老师与于鸿雁老师。李老师是学校的退休老教师,年已古稀,却从未缺席过我们每一次的跋山涉水。他教给我们“求仁得仁”;告诉我们“壮游”——心灵与时空触碰的行走,是人文游学的精髓;他颤抖着声音,在贤者墓前唱起深情的调子……我们笑称李老师是“行走的人文”。

在人文游学中,我们不光看风景,老师们还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李家声老师谈他与儒家思想;尹强老师在大漠讲边塞诗词;王志斌老师在三苏葬处讲苏轼的传奇……我们有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丰富我们的生命。

而为何说人文游学烙印进我的血脉,大概是来自一次又一次深入灵魂的感动。曾记我们拾级而上,在司马迁祠前诵读《报任安书》,恰读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时,天地动容,我们被笼罩在了雨雾之中;曾记我们驱车千里到阳关,黄沙中,坍圮前,几十个人和着古琴唱《阳关三叠》,风与沙的簌簌声为我们伴奏;还有在都江堰,当岷江汹涌着咆哮而过的时候,两千年前人们的智慧便渗透进了每一滴水里,浸润着成都平原……每当这时,心灵就会被击中,我把那种酸涩的、温暖的、能让我涌出泪水的感觉成为“归属感”——作为中国人,享有几千年文化,拥有极其多财富与底蕴的自豪和感动。

有了感动便有动力,想要尽自己所能,为这片土地,为生活在这土地上和我共血脉的人们做些什么。这种归属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便可称为人文,以张载的一句话作结,便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人文。我认为当代的青年人都应以人文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根本,方能成大器。

▲刘睿杰(左一)与同学在一起

我们是实践理想主义者

《中华儿女》:北京四中的校训是什么?你认为四中学生普遍具有怎样的特质?

刘睿杰:四中校训是“勤奋、严谨、民主、开拓”,但是,四中学生的品质绝不仅仅局限于这四个词。我认为哈佛幸福课里面有个词形容四中学生最合适:practicalidealist(实践理想主义者)。大概意思是,敢想又敢干的人。时刻保持探索精神,靠自己的努力和同他人的合作来达到目标,向着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不断奋斗。

《中华儿女》:刚进高中时,你的梦想是什么?三年过去,如今你的梦想有变化吗?

刘睿杰:还记得三年前,刚进高中的我年少浅薄,初中一直以来都是以“考上四中”为目标,结果真进了四中,反而有一阵空虚,不知道接下来有什么需要做的。所以高一就晃荡了一年,成绩徘徊在年级倒数几名,更别提有没有梦想。

后来,我的梦想来自于一个契机。就在我即将升入高二,高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考了班级倒数第三,一片迷茫之际,我的班主任朱勇老师突然找到我说,想任用我为副班长。我说,“我的成绩不好,做不了班长。”他的回答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高一时候的成绩代表不了什么,我从你身上看到了极大的进步空间和你的能力,所以副班长你来当非常合适。”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家人的时候,他们也喜形于色。那或许不是梦想,但我不想辜负老师和家人的信任与期待,这是我当时最强烈的念头。于是,我便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与班级建设中去。

其实,我的梦想不是具体的某个职业或是实体的东西,真要说的话,我列举几个人:以文化为根,时刻保有激情与严谨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耶鲁毕业,却转身回到小乡村里,极具奉献精神的秦玥飞;面对民族劣根性与恶势力,英勇地操起笔刀,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即使被贬,也要针砭时弊上书谏言的韩愈;还有无论处境多么贫寒困苦,也豁朗地热爱生活,看待世界的苏轼。

我在形容这几个人时用到的定语,集合起来,就是我梦想成为的人。这或许有些过于理想主义,可梦想总要有那么一点点难以企及,才颇具挑战性。而我,一直以此为目标,不断要求自己做到更好。

《中华儿女》: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给你带来了什么?

刘睿杰:在四中的三年着实是我显著成长的三年。在这里,我想说说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他们是改变我最多的人。我们班是人文实验班,我们中任意一个人扽出来奖项都是一大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地导演一台小型晚会或组织一本文集的编纂,每一个人都排在北京市总排名前列。所有人,似乎个个身怀绝技,就是这样一群人集合在一起了。

于是,我见到,智商超群,过目不忘的同学每天花五个小时背书;实力强劲,少有扣分的同学改错本摞起来半米多高;体能过人,体育项目样样精通的同学坚持下晚自习跑步三公里……而作为班长,我对班级工作效率的感受更深:合唱节的任务下达,选曲、伴奏、编排、指挥,在10分钟内确定方案,在两天内成型,五天已然可以上台演出。效率之高,归功于班级的凝聚力、实力与执行力,这大概是一个班级优秀的最好体现。后来,我们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这离不开每个人的优秀。

我单单看着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便能收获很多我不曾有的,比如:自制力、努力、韧性、各种学习方法,还有十分奇妙的思路等等。

《中华儿女》:那么,哪位老师给你的影响最深?

刘睿杰:于鸿雁老师,她是教学处副主任、语文组教师,也是在四中高三导师制下,我的导师。我写过一篇文章,纪念于老师带给我的成长,在这里我想引用一部分:说起认真,有个小细节给我非常大的感触。我去找她的时候通常都是中午,是午休时间,但她从来都在忙碌之中。耳机把她和周围的环境隔开,当我满怀歉意地打断她的工作的时候,她抬头,总会有一瞬间的茫然,然后冲我一笑,随即拉开旁边的椅子说:“给你准备好啦,来坐!”她刚刚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吧。那种细节中不自觉表露出的状态,在浮躁的高三,无数次地击中了我。

而我也没有想过于老师除了对我的最薄弱学科语文有帮助外,还对人生有经验加成。一个问题抛过去,甚至能感到她的阅历经验和底蕴在随着她的思路、话语汇集在她周围。韩愈、苏东坡、鲁迅、邱成桐先生、李家声老师……这些人是我们谈话的内容,本是一些以固定形象出现在作文里的素材事例,她会用她的理解,她的敬意,她的热情,拓展我的心灵。她由衷地认同他们,“文化就是前人走过的路,我们要想走好自己的路,就要找到生命原有的基点,探求文化”。

她教会我用不同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她也教会我,用“上帝视角”俯瞰我整个高三的学习。我一直不解于何谓格局,于老师用她的对先贤的赞美,对世界的认识,和对我的指导告诉我,这就是格局。

▲毕业合影(后排左二为刘睿杰)

从这里开始,向前看

《中华儿女》:高考前后,你的心态有什么变化?你是如何看待高考的?

刘睿杰:高考是持续紧绷的过程,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每天学习12个小时,连续学习近17天。所以高考完了,压力小了不少。从考场出来,我感觉自己只是又考完了一场试而已,又错了哪几道题。

但是在高考前我一直惧怕高考,首先是成绩并不是很稳定的缘故,另外是想不通我的今后四年甚至人生怎么就会被那四张卷子决定。越到复习后期,尤其是考完高考,我觉得,高考也就只有四张卷子。它也许会暂时地影响我的人生轨迹,可如果我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大方向与结果大概是不会变的。况且,高考就一次,考完了就是考完了,没有第二次机会,而成长是不断向前的。高考结束的那一点,就是我们新的人生开始的节点。就像我们学校一块地砖上写的话“从这里开始,向前看”。

《中华儿女》:今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你参加成人礼了吗,又如何看待“成人”?

刘睿杰:年12月29日,四中组织了名为“山河大地,其任在我”的集体成人礼。当时我们正值期末考试复习中,成人礼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仪式,感觉上我们成年了,在爸妈胳肢窝下生活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扛自己承受了。

《中华儿女》:你觉得“00后”的身上有什么特点?你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吗?他们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刘睿杰:就像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里说的,“00后”是和祖国共同成长的一代。凡是处在转型期的时代都是机会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比如:战国百家争鸣,近代戊戌变法,现代改革开放初期。“00后”并不像“10后”那样一出生就被全世界(网络AI等)环绕,却也没经历过上世纪中期的战争与贫苦。所以,我觉得“00后”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代,是上世纪的承接者,是新世纪的领头者。其特质大概是,理想主义,有一些天真,充满了创造力。

我的父母是“70后”,“00后”和“70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步入网络世界的年龄吧。我的父母都是比较开朗前卫、通情达理的,所以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所谓的代沟。他们希望我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而成为幸福的人。

《中华儿女》:未来,你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刘睿杰:俄罗斯世界杯,西班牙队徽上有一句拉丁语“PLUSALTRA”,意思是“向着更远的地方”,我想成为有底蕴、有责任感的人,由优秀向卓越不断努力。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刘睿杰不仅学习优秀,还爱好音乐和美食,擅长单簧管演奏,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喜欢研究东西方美食并动手实践,“八菜一汤”信手捏来,色香味俱佳。而摄影、手工艺也是她平时休憩时的选择。

语文老师尹强这样评价刘睿杰:“我对一个学生的最好评价是真诚,对一个朋友的最高认可是信任。刘睿杰同学待人像纯净的小孩子般真诚热情,做事却又像我们身边最值得信任的成年朋友般稳妥认真。深得我心。”班主任朱勇老师给她的寄语是:“希望你继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10年前,“80后”一词蔚然兴起,并被视为新锐的一代;10年后,“00后”已然成年,他们诞生在千禧年之际,是开启新纪元的一代,随着“00后”陆续走向社会,属于他们的新时代也即将开启,祝福他们向着更远的地方前进。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