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资源 >> 正文 >> 正文

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郭文景歌剧夜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5/19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20/5639550.html

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

——郭文景歌剧《夜宴》音响结构技术特点

作者:娄文利

摘要: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逻辑,是《夜宴》所有音响技术的核心理念所在。表现在三个方面:就织体形态来说,单声织体、装饰性支声织体和主调型织体均体现出突出线性逻辑的特点;时值控制系统中不规则变换节拍、避免重音周期性起伏、符合人物形象的节拍设计、板式或速度对位等手段,也与作曲家追求线性逻辑的单声思维相辅相成;在多声技法方面,注重色彩性、音响性的和声意识代替了功能性和声手段,其作用在于调节单声线条的粗细轻重,而复调多表现为在特定戏剧情节中特定主题间的对置,意在凸显各主题“暗示”或“隐喻”的戏剧功能。

关键词:郭文景;歌剧《夜宴》;单声思维控制;音响结构;织体形态;时值控制系统;多声技法

歌剧《夜宴》演出照

(一)夜宴概述

一、创作及演出情况

郭文景作曲的独幕室内歌剧《夜宴》(TheNightBanquet,Op.30),是年应英国阿尔梅达歌剧院委约而作,剧本由中国著名诗人、剧作家邹静之根据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及相关史料创作而成,年7月10日在伦敦成功首演[1]年5月,应巴黎秋季艺术节委约,郭文景又完成了加长的第二版(Op.35),同年10月2日在巴黎秋季艺术节首演。和第一版相比,除增加了近20分钟的戏之外[2],用中国京剧小生代替美声唱法的抒情男高音,是第二版的突出特点。

本文将以第二版(Op.35)为研究对象。

《夜宴》先后在伦敦、阿姆斯特丹、香港、巴黎、维也纳、柏林、珀斯、纽约等地演出近30场,是第一部在欧洲、北美和澳洲成功巡演的全中文演唱的中国歌剧。目前已有伦敦()、香港()、维也纳()、巴黎()和北京()五个演出版本。

年10月19日,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当代歌剧之夜”专场演出了《夜宴》[3],这是在国外成功巡演了5年并获得了广泛赞誉之后,该剧首次回国演出,引起了国内文化艺术界的热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