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钢琴家及钢琴音乐漫谈
——米开兰杰利现场录音及其它
钢琴家的哲学诗意丨纪念米凯兰杰利(上)
弹莫扎特——
在钢琴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弹莫扎特为主,获取得伟大声誉的都是女钢琴家,哈斯姬尔,海布勒,内田光子,甚至皮尔斯等。以致乐迷一旦想听听莫扎特的钢琴作品,通常会先想起她们的唱片。
莫扎特作品的气质似乎与女性的某些天性分外契合。男人一长大,就难免沧桑,就算可以保持童心,亦是穿透世故后的天真;所以伟大的男钢琴家中,以专弹“深刻”的贝多芬出名的实在不少,但以专弹“肤浅”的莫扎特出名的,但却一个也没有。不知道吉泽金算不算半个,他的莫扎特无伴奏钢琴全集极有名,但我一向认为,他的莫扎特虽然弹得确实很好,堪称独树一帜,却不是“真的”莫扎特,完全改变了莫扎特应有的气质。另外当代弹莫扎特较为有名的男钢琴家如佩希亚,他的演绎虽然颇为自然流畅,却未免自然得过于平淡而寡味了,离那些最好的莫扎特女专家们有层次上的区别。
个人以为,一般而言,好的莫扎特,气质与节奏上的表达是最重要的。气质上必须要天真,而节奏则要富有弹性,充满生机。即使有时表现的是某些沉思与哀伤,也不应是贝多芬式的深思或肖邦式的忧郁。
博列特——
博列特也是不多的,令我厌恶的炫技型钢琴家之一。他像霍洛维茨一样拥有杰出的技术,但令人厌烦的速度却远超霍洛维茨。他会一开始就轻易惊醒你,但很快又令你昏昏欲睡。他是不多的敢于挑战莱文纳《蓝色多瑙河》改编曲的钢琴家,此外演奏曲目中大量的李斯特印证了他的技术。但无论他技术多么了得,他的确令人厌烦,他音色灿烂,但一成不变,节奏铿锵,但十分机械,他根本不会处理旋律,分句与呼吸总是难得“自然”——这架钢琴机器其技术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正如天上人间,比阿格里奇还要遥远。他演奏的戈多夫斯基改编的肖邦练习曲让我意识到戈多夫斯基的改编是多么差!戈多夫斯基改编的肖邦练习曲版本以极难演奏著称,但对一部钢琴作品而言,“它难弹!”——这算什么好评价?戈多夫斯基虽然是出色的钢琴家,但他的肖邦改编曲把肖邦的句子一片片地无情拆散扯松,在其中每个空隙里大量填充自己多余繁琐,只能用以炫技的无聊边角料。——三流人物对一流人物的改变有时确实是个“悲剧”。
博列特的肖邦我听不下去,凸显了他演奏的最大毛病,“涩”,但偏偏他还喜欢弹,汗……李斯特要好一点,《旅行岁月》三集中弹出了一些不错的段落。有人为他鸣冤,说他技术如此了得,在琴坛搏得的名声却远不尽人意,是一个被遗忘的浪漫派大师云云。我不是很同意,因为他除了技术火爆,真没给人弹出过什么“入心”的东西。他很有技术天分,但缺乏对音乐的感觉,这真要命。人们很难被他打动,这就是他弹了一辈子遇到的最大问题,他就是没有这种天赋——像菲舍尔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天赋。其次,他弹的都是浪漫派的东东,于是被冠以浪漫派炫技钢琴家的名号,其实他炫技倒是炫技,浪漫却真不浪漫,不是弹浪漫派作品就“浪漫”了——情人节给女孩子送花还得会送不是?没有红玫瑰就算了,紫罗兰也很好嘛,你整个康乃馨算神马?又不是母亲节……:)——博列特的浪漫派,既无莫耶塞维奇之流的潇然洒脱,又无科尔托此辈的缥缈想象,气质笨拙得很,实在不太浪漫。
米开兰杰利现场录音——
米开兰杰利一生最偏执的是对音色的打磨。他的现场真是绝妙,那种音响效果,琴音真如冷冽的刀锋穿过稀薄的空气切向你的耳膜,那种透明感,空间感……米氏这一套确有其独有的魅力,难怪很多平辈后辈钢琴家都为他的现场如痴如醉,反正我是从未听过如此透明清澈,飘在空中的勃拉姆斯……
但话说回来,勃拉姆斯,贝多芬这种厚重的德奥正统需不需要如此曼妙的音色与妙到毫颠的音响效果去点缀去装饰?或者说这一套奇妙的音色有没有对这一风格内在力量的阐发有真正的帮助?例如米氏与切利著名的那一版贝多芬第五钢协,公认其录音与演奏都颇为完美,但我认为这一版正如米氏一贯的贝多芬演绎方式,太干净了,太无尘无垢,太TM上流人士的调调,贝多芬内在的那种野性与力量,热情与激愤全都付诸阙如!他的贝多芬奏鸣曲32号现场更是令人失望,除了其个人化的音色,听不到任何新意。——米开兰杰利为了他的完美主义,永远是一种安静地坐着,远远旁观式的演奏,他洗去了贝多芬作品所有的内在冲突(或者说他没有能力在哲学上去深化贝多芬作品,米是一个隐士,贝是一个被迫遁世的痛苦的入世者),这是我从不喜欢他的贝多芬的原因,两者处在不同的道路上。米氏始终是一个绝妙的声光大师而已。
免费申请巴赫音乐欣赏群
让聆听巴赫变成美好生活
还可加入古典音乐分享群
群里每天分享音乐与资料
扫描下方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