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颗粒感(grainy)‘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个人认为是由失真引起的模糊感,但我总觉得别人用这个词的时候好像没有贬义啊。所以,要么是我没听出这‘颗粒’来,要么是我听出来了,但没管它叫’颗粒感‘。”
“二楼:我的XXX胆放就很有颗粒感,中频和高频不清晰。这个很难解释啊。后来mod之后这台胆放就没有颗粒感了,所以应该是由低廉的用料引起的。”
“三楼:听听XXX牌这款低端的唱针你就懂了。”
“四楼:就像70年代的AVR,就像凑近了看漫画书,就能看出阴影部分都是小黑点儿;就像看那些老电影,黑色的颗粒总在频幕上跳。反正就那意思。”
“五楼:你提的问题正是音响测评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对这些描述声音的词汇的含义,连最基本的共识都没有!我在测评中看到”颗粒感“一词时,首先想到的是砂纸那样的、失真而刺耳的高频,但仔细一想,测评人说的”颗粒感“可能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嘛!还有个词也是,”玻璃渣”,我真的不确定这词是指高频刺。。谁知道呢?”
……
这是美国著名发烧母带制作人SteveHoffman的官方论坛上年的一篇帖子,其中第四楼是Steve本人的回复。类似的关于词汇的讨论几乎在每个发烧论坛都能找到。
「又双叒叕」、「火炎焱燚」、「土圭垚」这些字你都认识吗?你以为这个世界对于造词学最有想象力的是汉语言文学界?当你进入HIFI烧圈,你会发现要把汉字重新学一遍
有很多想买耳机的朋友,面对这些耳(zhuāng)机(bī)玄学,都会吐槽:我就想买个耳机,感觉比读博还难呢?
烧友说的那些名词都什么意思?看完这篇文章耳(zhuāng)机(bī)大神圈绝对有你的一席之地。
1.基础
低频:Hz以下的声音。(注:低频一般以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大鼓、大提琴、法国号等乐器表现为主,给人以浑厚、丰润、澎湃的感觉。)
中频:Hz-6kHz声音。(注:中频几乎包含了所有乐器和人声,女高音的最高音域也只到在中频的上限。)
高频:6kHz以上的声音。(注:高频一般由钢琴、提琴、笛、单簧管、双簧管、钹、三角铁等乐器来体现。)
极低频(sub-bass):60Hz以下的声音。
中低频(lowmids):Hz-2kHz的声音。
中高频(uppermids):2kHz-6kHz的声音。
起音(attack):乐器弹奏的瞬间,乐器音量快速增大的特点。
残响(decay):乐器在起音之后,逐渐衰减的声音。
混响(reverb):声源发音停止后声音继续存在的声学现象。
瞬态(transient):声源发音最初的声音;响度大而速度快的声音,例如打击乐器。
动态(dynamic):音量大小变化的程度。
齿音(sibilance):人声中”s”、”sh“一类的声音,通常在4kHz-8kHz,有时能达到10kHz。
2.调音(soundsignature)
衰减(attenuation):音量小。
加强(emphasis):音量大。
残:音量过小。
冷(cool):低频衰减。
暖(warm):低频加强。(注:也有烧友认为也指空间感和混响时间)
亮(bright):高频加强。(注:不等于解析好)
暗/圆润(dark/mellow/round):高频衰减。(注:不等于解析差)
动次大次(V-shaped/fun):暖而亮,中频量少。
重低音(bassy):过量的低频。
刺(harsh/piercing/edgy):3kHz-10kHz过量。
脆(crisp):充足的高频,尤指钹等打击乐器。
顺滑(smooth):不刺,较平直、波谷少的频响曲线。(注:也有烧友认为与”暗”同义)
均衡(balance):三频量感基本相当。(注:不等于顺滑)
染色(colored):乐器音色不真实;有波谷的频响曲线。(注:不等于不均衡)
3.素质(soundquality)
通透性(transparent/clear):清晰而透明,不糊;频响宽、失真少;底噪少。
解析(detailed/resolving/analytical/definition):
精细程度,细节信息量大小,除了主要旋律,每段声音里都还会有一些精细快速的细小震动。
解析力越好的耳机,声音的细节越丰富,声音也就更顺畅悦耳。反之则会出现所有声音挤在一起嗡嗡一团,甚至帕瓦罗蒂听着像隔壁张大爷干嚎的悲剧…
结像/定位(imaging):
所谓结像就是人耳的对焦。人有两只耳朵(说一只耳的别矫情好吗?),就像人的两只眼睛一样,需要通过左右响度差,混响和延迟时间来构建一个立体的声音形象。
结像感好的耳机,声音仿佛不是从一条耳机线中传来。闭上眼睛,你仿佛可以感受到歌手嘴型的变化,和他离你的距离。
声场(soundstage):
当我们走进音乐厅欣赏一场音乐会时就会发现舞台其实很大,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演奏者各有各的位置。
所谓声场就是尽可能的模拟这种物理上的空间感——十点钟方向的三角铁响起来了,然后是仿佛近在眼前的小提~~后排铜管很给力嘛!
分离度:综合结像与声场。
松香味:
这是什么意思呢?学乐器尤其是弦乐的小盆友都知道,弦乐是要上松香的。所谓松香味就是可以听到琴弓与琴弦摩擦松香颗粒产生的那种细微但是不刺耳的细微声响,用以营造一种额外的真实感。
也有人认为所谓松香味是能感受到弦乐的一种韵味,类似于声音的“磁性”…
这种理解见仁见智…毕竟松香味这么玄幻的东西,真的有没有还不一定呢…
4.综合
干(dry):缺少混响和回声。(注:不等于冷)
湿(wet):充足的混响和回声。
闷(closed/veiled/opaque):听起来像有一层雾/纱,或因为不够通透,或因为略有底噪和失真。
糊(muddy/blurred):瞬态差;模糊的、不准确的结像。
薄(thin):低频少;原音少,谐波多。
厚(thick):-Hz充足;原音多,谐波少。(注:也有烧友认为指低频多而不清晰,尤指低频与中频衔接的频段)
近(forwardness):乐器听起来很近,不足的声场深度。
远(laid-back):乐器听起来很远,夸大的声场深度。
硬(hard):中高频多。(注:也有烧友认为指瞬态好;还有烧友认为与”近”同义)
软(soft):中高频少。(注:也有烧友认为指瞬态差;还有烧友认为指混响适量、略微失真的中频)
甜(sweet):不刺;顺滑;失真少;高频充足;通常用来描述钹、打击乐器、弦乐器和齿音等。(注:也有烧友认为指1-2kHz加强的染色)
紧(tight):低频细腻、瞬态好。(注:也有烧友认为指声场小)
轰头(bloated/boomy):共鸣多、失真多的过量的低频。
拥挤(congested):闷、糊。
空洞(hollow):中频过凹。
空间感/氛围感(spacious/ambience):准确而逼真的声场大小和形状;湿而有立体感。
空气感(airy):空间感好,不闷;结像好,乐器残响充足;高频响应达到15kHz以上。
重量感(weighty):极低频充足、失真少。
生动(presence):动态好;5kHz左右加强。
看完这些名词解释,有没有感觉更混乱了!很正常!因为这些词创造出来本身就是用来让人不懂的!虽说耳机很玄学,但在某个角落里,肯定有一款适合你的耳机等待着你的发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