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八岁时,曾被挑选到校管乐队吹单簧管。父母虽然不太理解,这长得跟“烧火棍”似的乐器有何可学,但因工作太忙,无法按时接孩子放学,还是决定让她去试一试,打发放学后的空余时间。
与专业学习音乐的同龄人不同,张宁的单簧管之路走得并不连贯。初中师从范磊教授,她开启了系统学习,但期间一直在普通中学念书,直到高二才确定要走专业道路。幸运的是,依靠天赋和突击式训练,张宁最终如愿考入“音乐界的哈佛”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刚去美国,她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氛围。在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多是独奏训练为主,而在美国,学生们以乐团形式的重奏练习居多。“演奏前各声部开始对音时,我完全不知道该干嘛。”大学前两年里,她遭遇到不少挫折,几乎是靠着不断自我练习才跟上步伐。
在张宁看来,美国的鼓励式教学让她在受挫时重拾信心,但也会令人迷失。“如果你因为老师的鼓励而盲目自信,就总看不清自己身上的问题。”每次回国向以前师从的导师请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方法上的硬伤。“虽然茱莉亚是一所顶尖学校,但我常常也在反思自己在海外求学的这几年,有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
去年,在范磊教授的推荐下,张宁报名参加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她希望能与更多背景相似的青年人一起切磋和学习。在经历两轮选拔和两周集训,张宁和位团员一起,登上了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这支百人队伍也成为第一支在卡内基呈现官方表演的中国青少年交响乐团。
回想去年的这段经历,张宁认为别具意义。除了个人演奏技巧上的提高,她还收获完全不同的乐团体验。虽然在美国求学时,她所在的乐团也曾在卡内基厅演奏过,但与那么多华人青年一起同台还是第一次。乐团当天还现场演奏周龙创作的《鼓韵》。“在美国,中国作品很有神秘性,并不是每一个乐团或者指挥能够准确表达。但NYO-China做到了,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张宁说。
NYO-China成立于年,旨在为中国年轻音乐家们提供世界级的资源和演出机会。通过申请和选拔后,正式学员可以获得完全免费的住宿、交通、学费等。经过两周的集训后,乐团会参与巡演。整个过程,学员们还会获得来自中国顶级的音乐家的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钢,NYO-China三位艺术家导师李青、陈光、马勇也参与其中。
今年,NYO-China迎来了第二届学员,21名团员走进北京耶鲁中心、国家大剧院、纽约大学上海分校,并在川沙钢琴艺术节和青岛国际艺术节巡演。
第二届NYO-China团员巡演
NYO-China执行董事VincentAccettola认为,这支乐团的确填补历史空白。早在年,英国就成立了大不列颠青少年交响乐团(NYO-GreatBritain),后来,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等24个国家都相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青少年交响乐团,而中国却迟迟没有。这与中国乐团音乐起步晚的原因有关,也反映音乐教育上的局限。
Vincent认为,中国学生并不缺乏乐团演奏的实力,但在国内的音乐教育中,成为独奏家的偏好导致乐团发展不足,这也是张宁和大多数成员在求学路上遭遇挫折的原因所在。
MarisaSteward在纽约拥有近15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她认为,在美国,成功音乐家的类型非常多元化,这为父母们提供了许多参照类型。而在中国,无论是家长还是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成为像朗朗一样著名的独奏家,这不仅有失偏颇,还限制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Marisa目前担任外联集团WEmusic项目的学术总监,该项目也是作为NYO-China赞助方,与NYO-China类似,它们都希望能将更多音乐家资源带给青年人,挖掘自身发展路径中的更多可能性。
转变音乐教育中的偏见是Vincent希望NYO-China达到的目标,这也是今年青年乐团缩小团员规模,从人减至21人的原因,他们把专注点放在室内乐演奏上。
与大型管弦乐表演不同,室内乐演奏需要音乐家们之间合作更紧密,其中不仅包含各声部独奏,也包含协奏,而且不再有指挥。“去年演奏时,如果你出错了,还有可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因为大家听不出你的声部。但今年是小规模团队,如果你演奏失误,就很明显,每个人都要更集中精力。”
NYO-China的项目总监NicholasBrown认为,让团员们在过程中学会彼此倾听非常重要。“室内乐的演奏要更为复杂,配合度等要求更高。你需要非常了解合作伙伴,才能知道怎样能协奏得同步。在过去两周的集训中,团员们几乎每天6个小时在训练如何彼此倾听,如果你听过他们今年的巡演会发现,成果绝对是惊人的。”
NYO-China的两周集训图片来源:NYO-China
在张宁看来,这个过程有点像是把每个人最不设防的“后背”交给团队其它人。“就像李青老师说的,其实室内乐并不是音乐和技巧的融合,更是人和人的融合。团员从天南海北不认识,到因为NYO-China相聚在一起,在几周之内,我们需要毫无隐藏的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这是我在美国乐团里不曾感受到的。”
对团员而言,他们与导师合作也更为紧密。“去年师生比例大概是1:12,但今年是1:5。学员们每天要和指导老师在一起呆6个小时,沉浸式体验增加,每个人都能得到最专业和最充足的指导。”Nicholas评价道。
尽管想要在两周之内,要求所有团员都高水平发挥并不实际,Vincent和Nicholas也意识到项目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他们认为这就是NYO-China存在的价值。“我们希望把这些年轻人召集起来,让他们看到组乐团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转变过往的刻板观念,让音乐发展多些活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