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开化新闻网
7月23日,由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主办的“央音”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活动(器乐类和声乐类)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开化17岁“竹笛少女”余可以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器乐类竹笛项目高中组别金奖。
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的多名精英选手参加,项目有长笛、单簧管、提琴、二胡、琵琶、吉他等。余可凭借着精湛的竹笛演奏技巧和扎实稳健的台风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斩获竹笛项目高中组别金奖,同时她的分数也是整个竹笛项目(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最高分。
在这次比赛中,余可独奏了一首难度颇大的《挂红灯》。“这首曲子对选手的指法演奏技巧、气息控制要求很高,没有扎实基本功的人很难驾驭,一般选手在大赛中是不敢轻易尝试的。”余可的指导老师王继告诉记者,这首曲子是4月份余可放春假的时候新学的,本来打算让她拿来练练手,不成想靠着这首曲子,从衢州市市赛一路高歌,挺进浙江省省赛、全国总决赛,均以第一名的成绩摘获三个金奖。
说起选曲,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原以为参赛曲目报上去以后可以更改,没想到被组委会告知不行,比赛迫在眉睫,这可把余爸爸急坏了,这首曲子女儿只学了一个月,来参赛的又都是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高手,“当时心都凉了,说实话那时我心里是有点埋怨王老师的。”
“一首曲子吹得成熟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余可短短一个月就掌握了,说明她基本功扎实,悟性高,我对她还是很有信心的,她能拿到冠军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王继告诉记者,浙江是竹笛强省,戴亚、王次恒、杜如松等名家均出自于浙江,竹笛项目在浙江竞争力很强,这是开化选手第一次在省赛上拿到金奖,也是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拿到金奖,实属不易。
余可告诉记者,她能取得成功离不开王老师的培养和指导。“每次比赛,王老师比我爸妈还紧张,都会给我突击训练和心理辅导。赛前,组委会邀请名家大师对我们进行专业的指导,比赛前一晚王老师帮我视频辅导了一个多小时,根据专家指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一一点拨,进步飞快,还跟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开了挂的竹笛学习之路
余可是村头镇上边山村人,一家人住在县城,她与竹笛的缘分始于一次花山之行。
那时余可上小学二年级。一天余爸爸带着她去花山游玩,恰逢山中有人在吹竹笛,空灵美妙的笛声如磁石一般牢牢地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看着女儿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中,余爸爸故意问:“好听吗?”“好听。”“想学吗?”“想学。”害怕女儿一时兴起,余爸爸便跟她约法三章,“要学就要始终如一,绝不能半途而废。”小余可用力地点了点头。
为了兑现给女儿的承诺,余爸爸第二天就带着余可来到了县城的一家琴行,在老板的介绍下认识了竹笛老师王继。
“余可手指短粗结实,对音准的感知十分敏感,对音准的开捏也十分到位,很有天赋,是个学竹笛的好苗子。”王继告诉记者,那时余可8岁,正是学竹笛的最佳年龄。
就这样,王继成了余可的启蒙老师,也成了她的第一个伯乐。从那以后,余可跟着王继潜心学习,一路跟开了挂似的,但凡参赛,次次都是第一名,至今已拿到大小金奖20多个。
为了培养女儿的胆量,余爸爸每天接余可下课后,就把她拉到荷花广场、芹江二桥等人流多的地方练习,一开始吹得磕磕绊绊,曲不成调,余可很是排斥,慢慢地,曲子吹奏得越来越好,胆子也放开了,竟也不怯场了,练就了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成了她次次夺冠的法宝之一,也对她的学习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时考试成绩并不突出,一到大考就发挥超常。
小学六年级时,正是小升初的关键一年,余可的成绩上不去,余爸爸生怕孩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心里隐隐有了放弃的念头。再加上那段时间余可回家又不练习,余爸爸一气之下就不让她继续学下去了。
直到余可在开化一中读书,再三保证会好好练习,在王继的不断安慰和劝说下,余爸爸这才同意她重新学习。初三那年,为了拿到以特长生的身份考取开中的通行证,余可报考了笛子九级考试,一次通过,最后不但顺利通过特长生招考,她考取的分数也达到了普通考生的录取分数线。紧接着次年她又考取了十级证书。
尽管高中学业繁忙,可余可每天都会利用午休时间去音乐教室练习。“9月份开学我就要进入高三了,我的目标是考进浙江大学,进入高水平艺术团。”说起未来,余可双眼熠熠生辉。
(《原标题牛!开化竹笛少女捧回全国第一!》。编辑邵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