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区杨树浦路号曾是一处煤气厂的码头,长长的混凝土墙被用于阻挡煤炭落入水中。年,建筑师柳亦春在废旧厂房的基础上创作了城市公共空间“边园”。赋予城市废墟以活力的同时,建筑物斑驳的墙体与缝隙中的煤块得以保留,在新的空间面貌中留下了时间的痕迹。
陆家嘴喧嚣繁华的商业腹地中,APSMUSEUM将杨浦滨江与艺术馆内的空间打通——以《逝者如斯》的主题的展览今日在陆家嘴中心L+MALL三楼揭开帷幕。展示了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作曲家金望同步创作的打造跨空间、跨时间、跨学科的沉浸式公共交互艺术装置。
APSMUSEUM空间。本文图片主办方提供本次展览由欣稚锋艺术机构和陆家嘴中心L+MALL联合主办,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担任策展人,世界著名建筑师、策展人斯坦法诺·博埃里担任学术顾问。展览将从4月22日持续至7月15日。两个“边园”的时空连接
步入《逝者如斯》展览位于APSMUSEUM空间内的现场,狭长的通道与“边园”长长的走廊暗合。建筑师柳亦春说:“虽然两个空间的尺度不一样,但形成了内部构成上的相似性。”通道左面的LED屏显示的正是通过位于边园的摄像头捕捉的江面景色,偶尔有风声与轮船的汽笛声传来。
城市公共空间“边园”与此同时,在杨浦的“边园”,透明屏幕与黑色挡墙搭建起了一处面对江景的临时影院,屏幕里由邱岸雄创作的剪影动画人物走入画面,被观众触碰后则慢慢悬浮起来,同样的互动式装置也见于美术馆中。“通过两个空间的对比,美术馆的概念也被带到边园的现场。”柳亦春进一步表示。
《逝者如斯》试图跨越两处空间的距离,也将记载的城市历史的老工业区与当下生机勃勃的商业中心耦合。流逝的江水与老旧工业建筑共同带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这与千年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心境或许相符。
在这些厚重的实体建筑之上,邱岸雄的影像以虚拟空间的形式介入,直观地以“漂浮”的动作展示了“轻”与“重”的对话。“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被虚拟的信息网络‘去重量化’,我们今天的生活越来越‘轻’,但这种‘轻’也是与真实生活的分离。这也是我在这次作品中的一个思考。”邱岸雄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区隔的世界中寻找对话
“年或许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距离和空间的认知。”本次策展专文中,策展人李翔宁如此写道。一方面,疫情阻隔了人与人在现实空间中的接触,另一方面,在线视频会议等形式渗入日常生活,大家逐渐熟悉在不同的虚拟社交场合中穿梭。
在物理的区隔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一种不同的形式展开。开幕式上,双簧管乐手刘迪身处杨浦江边,中提琴乐手施宇位于美术馆内,二人用音乐“对话”,演奏了作曲家金望的复调音乐作品。在正式展览中,这段音乐会以录音的方式结合在边园录制的实地声音一同播放。
金望表示:这是一首开放式的作品,可以用任何乐器演奏,情绪也根据两位演奏者的互动而决定。“通过媒介合奏音乐是很困难的,任何延迟都会导致演奏的困难。但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意识不到这种延迟,因为我们在对话。”他以媒介造成的微小误差为灵感创作了这段音乐。
在李翔宁看来,多为艺术家跨越不同艺术形式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连接:“这次的合作很愉快。这其实很难得——他们的个性都很强,其实很难合作。但这次的成果非常令人惊喜。”“希望展览能穿越物理的边界,连接室内空间与城市空间,也可以连接多种形式的艺术,也希望各位参观者的互动能给作品带来更多的意义。”
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在开幕式上以视频的形式出席。“我们希望为参观者提供一种独特的空间体验,让观众可以在我们设计的这一纯粹的空间中感受时间。”他在视频中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