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上海音乐厅迎来修缮后首批三百位观众中工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3/3/6

海上蓝里相·见欢

新民晚报记者赵玥

“全家只有我预约上了,所以我今天带了单反,准备把这幢建筑的里里外外拍个够,回去与我爱人、女儿分享。”今天上午10时,位观众第一时间走进上海音乐厅,55岁的谢荣毅(见下图)幸运地成了第一位入厅观众,接过礼宾递来的欢迎花束,他的笑容格外灿烂。

不少观众还记得一年半之前,音乐厅修缮停业前最后一场主题开放日时许下的约定,今天赶来就是为了“重新开业后再相见”。首场“相·见”主题开放日活动,不负观众的期待,以丰富的活动邀请大家一览修缮后的音乐厅之美。除了今天两场活动,9月12日、13日的4场开放日活动也早已预约一空。

开厅

音乐厅内为参与开放日的观众准备了几场小型音乐会,以上海音乐厅员工为班底组成的重奏乐团“厅默森”于北厅奏响开厅第一曲。担任单簧管演奏的是音乐厅的礼宾主管李沁卉,她笑言:“过去的这一年半里无法见到亲爱的观众,虽然没有掐秒表那么夸张,但也是度日如年了。”

为了这场10分钟的欢迎演出,4位成员准备了3个多月。看到观众在大厅内、16根罗马柱周围、甚至连廊后侧,各个角度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甚至跟着节奏拍起了手,李沁卉也陶醉其中,“希望能让观众一进厅就感受到我们的热情”。

位于地下二层的音乐立方,成了让所有人耳目一新的存在。“天哪,这还是以前那个开“家庭音乐会”、演“玲珑国乐”的小厅吗?”熟悉这里的观众都非常惊讶,楼上还是古典主义的大剧场,走下楼梯已经现代得有点认不出。

在这里,艺术家於阗、即兴影像创作者岳光为观众带来音画交互现场。在岳光的“魔法”之下,寻常的环境与声音转化为视觉上更多的可能性,带着大家一起探索即兴音画的魅力。舞台隐没在纱幕之后,观众席也根据现场量身定制,可塑性非常强,展现出音乐立方的多元性、融合性与先锋实验性。

留影

今年恰逢上海音乐厅建成90周年,音乐厅携手纯真博物照相馆,在大厅“9排9座”为开厅的第一批观众定格与音乐厅的庆生照,联袂打造属于乐迷和90岁音乐厅的时代记忆。不仅仅在9排9座,观众席的各个角落都坐满了比“耶”的观众。在这片“海上蓝”打造成的艺术殿堂里,观众早已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情,拗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厅style”。

此次开放日里,每一位入厅的观众会领取到一张“开箱地图”,首页用金色记号笔标明了自己是第几位入场的观众,大家可以参观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跟着地图,观众会找到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手稿复制件、一幅被印在文创产品上的油画还有大厅走廊穹顶的四叶草和吹笛女孩的雕塑……打卡的过程,也是观众和这幢建筑深度互动的过程。

“胶集”

上海音乐厅修缮前最后一场开放日活动中,与观众定下了“一回生二回熟”之约。观众凭当时领取的咖啡生豆,参加这次开放日活动时便可获赠一杯咖啡。如果你还保留着那袋咖啡豆,就赶紧带来音乐厅喝上一杯免费咖啡吧!

活动现场,全国首家黑胶文化共享图书馆“胶集”带来了近百余张贝多芬各类作品黑胶唱片,以及珍贵的贝多芬曲目开盘带。“胶集”创始人查理拿出了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演奏的一张开盘带,用一套古董级模拟发烧音响放起了贝多芬第五、第九交响曲中的小提琴协奏曲精彩片段。观众一边喝咖啡、品尝90周年杯子蛋糕,一边欣赏着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和莫斯科苏里科夫美院的美术教授或画家带来的近10年内的油画作品,享受着惬意的夏末初秋时光。

本版图片记者郭新洋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