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楼
梦
“情系海上,梦回红楼”“鸿蒙初开的约定,辗转天地的寻觅,我在这里等你”“梦中千回百转的旋律,世间至纯至美的爱恋”……
走进宛平剧院的大厅,观众们恍惚间步入了桃花源一般的粉色仙境里。在这个为演出量身打造的“太虚幻境”中,观众们跟随着引导文字,频频拍照留念。而在这个“太虚幻境”深处,经典越剧《红楼梦》的驻场演出也缓缓拉开了序幕。对于老戏迷来说,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戏曲盛宴,之于新观众,这是一次走进经典的绝佳契机。上海越剧院,正借此机会打造一个全新的越剧文化地标,而多名盟员也在用扎实的艺术表演功底,为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添上专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笔。
本次驻场的《红楼梦》是徐王经典版,即徐玉兰和王文娟两大流派宗师的传承版本。有钱惠丽、杨婷娜、王婉娜、俞果等徐派小生陆续登场,还有单仰萍、王志萍、李旭丹、忻雅琴等王派花旦同台演出……豪华的演员阵容、不同的排列组合,让每一场演出都有不同的体验。
钱惠丽
演了40年的“宝哥哥”
“我学艺第一个角色就是贾宝玉,当时才学艺半年,还是很不成熟……”回想起和《红楼梦》的因缘,钱惠丽显得颇有感慨。作为越剧界为数不多的囊获了“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三次“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等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项的大满贯演员,今年恰好是她参演《红楼梦》整40年,总共出演早已超过千场,她也成了很多观众心中最佳“宝哥哥”的代表。钱惠丽回忆,当初她登台的第一出戏就是《红楼梦》里的《哭灵》,“这次也是演《哭灵》,好像演艺生涯里的首尾呼应一样”。
经典版越剧《红楼梦》对演员的要求,尤其是对嗓子的要求特别的高。而作为越剧徐派创始人徐玉兰嫡传弟子,钱惠丽在台上可谓收放自如,尤其在“小腔”的运用方面更是无出其右者。然而台上的风光无限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以及对表演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的结果。
“我一直认为越剧《红楼梦》应该是基础功底扎实、拥有优秀表演能力的更年轻的演员来演,这样更能体现红楼梦人物风格。很多人觉得50岁左右是越剧演员经验最丰富的时候,对舞台认知是最好的时候,但岁月的痕迹客观存在。我们现在登台,依然可以用基本功弥补一些不足,但是也要尊重现实。”钱惠丽坦言,她自己这个年龄段,早就应该离开“宝哥哥”这个角色了。“当初一直想离开贾宝玉,是因为我需要创造新的角色。然后经历很多角色,回过头来,依旧觉得贾宝玉是很可贵的。对于这个徐派经典艺术形象,无论是传承艺术内容、还是弘扬传统文化,我们都要担负起责任。”这次能够在宛平剧院驻场演出,对于钱惠丽来说,除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培养年轻的接班人。“这次驻场演出对她们来说很珍贵,她们可以在固定的剧场不停地磨炼,第一天发现的问题,第二天就可以纠正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凝练成演员的内功。”
“这两天没有去现场看他们年轻人演出,主要我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钱惠丽苦笑了一下,在她心里,如果上场表演不到位、唱不好,不仅是对观众,也是对艺术本身的不负责。“很多观众都从全国各地来的,既然上台就要全力以赴,这也是对他们的尊重。”
王志萍
几代越剧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在固定的剧场连续驻场,是我们几代越剧人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这是上海越剧院王派名家王志萍的心声,也是上海越剧人的心声。“早在几十年前,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就一直在呼吁,希望有一个属于越剧的剧场。”王志萍说,专属剧场会培养观众的观演习惯,觉得自己要看越剧,就要往一个地方走。所以这次场的驻场演出,除了扩大越剧的影响力和受众之外,主要还想形成一种经典演出效应,让熟悉和不熟悉越剧的人都能走进剧场。在王志萍眼中,越剧具有一种综合艺术的美,从音乐、舞台,到服装、道具,再到演员表演,都是走在戏曲艺术的前沿领域。“很多人读过《红楼梦》,在看到宣传后也许就会走进来感受越剧《红楼梦》独特的美。”
虽然在当下的信息爆炸时代,大家观看戏曲的渠道特别多,选择也很多,然而王志萍却坚信,只要观众肯走进剧场,他们一定会喜欢越剧。“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必然会寻找自己的文化归宿。当他接触到越剧,就会明白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一个根。那么他自然也就会慢慢地走进剧场,回归本心,去欣赏我们民族文化的内在美。”
“演员的成长离不开舞台,通过在台上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优秀的演员才会诞生。这次驻场演出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体现在‘传帮带’上,更是青年演员们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王志萍沉吟片刻,继续说道:“我们在他们这年龄的时候,演出是非常的密集的,一年演出几百场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她们现在一场戏能演四五十场,已经非常难得了…..所以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所以这次演出最初采取“拼盘式”登场,也是考虑到“老带新”的需求。但王志萍觉得后续场次,还是得让年轻演员更多地“挑大梁”,才能让观众更好地接受他们。
采访间,王志萍也以美国百老汇和日本宝冢等剧场为例,谈到除了剧目本身的经典魅力:“希望能够形成那样的观戏氛围,但这事情是急不得的,也是要经过长期的市场考验,最终能形成一个文化聚落。希望以后长三角乃至全国观众想看越剧好戏、看好角就想到来上海,来宛平剧院。”
杨婷娜
扎根舞台,弘扬传统文化
“其实最近戏很多,压力很大。”作为中生代的“宝哥哥”,杨婷娜开口第一句话却是“诉苦”。然而在诉苦的时候,妆彩尚新的脸上却浮现出笑容来。“自年起,我演了几百场的《红楼梦》。从一个懵懵懂懂、不知爱为何物的‘小宝玉’,到现在身为人母,可以说经历了很多……此前也是放下这部剧颇久,这次驻场演出都得重拾起来。”
杨婷娜与《红楼梦》的相遇,恍若老师钱惠丽的“翻版”。“青春版《红楼梦》是我进入越剧院排的第一场大戏,现在每到舞台上都还会紧张,毕竟是经典。”杨婷娜忆昔抚今,不由感慨万千。“一是角色赋予的难度,二是唱腔的难度,对演员要求就很高。所以每次演出都得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松懈。”
“现在人潜下心来,走进剧场来观看演出是很难得。我们平时一直做宣传讲座,就是为了吸引观众进来。很多妈妈会带孩子来听,有些孩子就会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红楼梦》作为越剧经典作品,我相信观众来看一次,就会留下。”通过这次驻场演出,杨婷娜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之前《甄嬛传》的IP影响了很多年轻人,很多甄嬛迷走进剧场后,就成了越剧观众,觉得越剧很有意思。”在日常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杨婷娜也时常献演。“传统剧场观众听唱段会叫好,但大学里的观众就会被贾宝玉和林黛玉谈情说爱逗笑,这也体现了越剧的的多面魅力吧。”
现在的杨婷娜除了日常的演出和推广活动,还担任了政协委员。在她看来,要以实际行动接受舞台、扎根舞台,宣传传统文化之美。“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在政协里我之前也反复提‘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后来也是成行了。现在我们专门有教培中心,持续推进着‘越剧进社区’的工作。”
首演开场前,钱惠丽特地拿着保鲜袋装的白煮蛋敲开了化妆间的门,爱徒杨婷娜和王婉娜一人一只。杨婷娜笑言:“徐派表演对体力要求高,上台前又不能吃太多东西,老师就养成了这个习惯。”一个水煮蛋,承载的是师徒的情缘,也承载着越剧未来发展的期望。
徐延安
场的“红楼主胡”
退休多年的徐延安老师,这次为了《红楼梦》驻场演出,也再次出山操弦。“我退休好几年啦,一直也参加乐队工作。现在就主要演员演出的时候参加。”然而他却因为别的活动而未能参加排练,直到首演日才与剧团汇合。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红楼梦》他拉了多场,这在整个业界都几乎无人出其右者。“对于曲子烂熟于心,对于这些‘老搭档’们也知根知底,所以我上去,他们都很放心,现场调试一下就能进入角色。”在徐老师自信的声音背后,是厚重的岁月沉淀与舞台经验积累。他的职责可以说是越剧戏曲乐队中的灵魂,司鼓和乐队的“带动者”,在乐队中处于核心地位,故在业界通称为“主胡”。“年轻人就节奏快一些,表情动作处理没老演员那么细腻。老演员对于一举一动都有很高节奏的要求,哪里快一点,哪里慢一点。”对于和演员的配合,沈延安早已是成竹在胸。
“我们剧团里有几个拉二胡和中胡的,都是音乐学院的。这些青年也是刚刚接触越剧,这次通过新老结合,乐队也是带动他们。他们整体素质不错,缺少的就是对戏剧的了解,通过这种形式,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实践机会。”徐老师笑言,这些学术派的学生技巧都很好,然而对戏曲的掌握、以及与演员的配合来说,还很难达到过去老先生要求的最好水平。“戏曲音乐有很多特有韵味和韵腔,在学院里学不到,只能来我们这里了解。我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最主要是把伴奏的风格教给他们。”明明谱子都一样,浙江越剧和上海越剧有什么不同?这种问题就需要徐老师来为年轻人们“现身说法”。“所以我现在就能够胜任的演出,就去参加一下。希望在继承越剧院伴奏风格方面,还能起到些作用。”
国庆第一天的清晨,为了完成这篇采访,笔者约了徐延安老师电话采访。他虽然晚上还有演出,但依然一大早准时上线。“这次采访是民盟的事,毕竟是自己的组织,大家一家人,别不好意思!哈哈哈。”徐老师对盟的感情,亦让人颇为动容。
裘丹莉
成熟演员要甘做幕后英雄
作为知名越剧花旦,裘丹莉这次的任务是合唱领唱。在越剧中,合唱主要负责全剧一个连贯性,场和场之间的画外音,转接情绪,承接故事。而作为领唱的她,则主要表现林黛玉的心声和她心理脉络的呈现,可以说是代表了林黛玉灵魂的一部分。“红楼梦也已经唱了几十年了。大剧院版我演晴雯,这个经典版我一直是领唱。”在裘丹莉看来,领唱其实难度有时候比登台更大。“很多时候就是清唱,没有伴奏,要直接表达当下舞台演绎的情绪和氛围。”
裘丹莉在采访中认真地说,领唱比自己演出压力还大。“因为表达的不是自己,而是台上的演员,所以万一没唱好会让他们坍台。”作为领唱,不仅要好把握越剧红楼梦整体节奏和氛围,还有一个特殊条件是不能有流派特质出现,所以作为傅派花旦的她,还要控制好自己的唱腔习惯,时刻保持情绪饱满和精力集中。
“听到宝玉结婚那段,就要用很高亢的声音唱出来,来配合林黛玉的身段。”裘丹莉认为,领唱要表达好人物情绪,就要和场上演员、人物心灵相通。“比如唱林黛玉青年时就会青涩一些,后来成年就会成熟一些。其实领唱也是在表演,也是在完成这个人物。”
在越剧观众群体力,很多人特别喜欢听领唱与合唱。“万两黄金”四句代表黛玉的心声,在爱好者中广为流传。“领唱会提升自己演出的乐感。我也没觉得身为一个成熟演员做幕后有什么不妥,演出还是需要团队精神的。”
赵斌
做好演员和乐队衔接工作
“平时作为指挥,只需要注意一个宝玉,一个黛玉。现在三组六个人的人物习惯和情绪状态都要了解。”赵斌在越剧乐团中担任的司鼓,是戏曲乐队指挥的称谓。司鼓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他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好各种节奏类型,对剧目进行中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戏剧人物的目的,使剧目的演出更具艺术感染力。
“主要就是要做好演员和乐队衔接的工作。不同演员演同一个人物的时候,状态不一样。整个舞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我都要把握,才能做好音乐和演出的结合。”谈起司鼓的工作,30出头的赵斌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昨天王婉娜的贾宝玉,速度就比较快;第二场杨婷娜中青年贾宝玉,就更沉稳;最后一场惠丽老师,更细腻,更注重宝玉的情绪,这种都是演员在表演时的不同呈现。”
经典版《红楼梦》全剧三个小时整,中间无休。每天连续演出对于乐队、特别是司鼓也是一个体力和精力的双重挑战。“乐手还可以有间歇,司鼓就不行了,必须时刻全神贯注。”在赵斌的指挥台上,放着一杯水。然而,在长时间的演出过程中,他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影响演出。
“《红楼梦》之前版本有很多,这次基本上复原了经典版,顶多根据现场需求做一些微调。”赵斌说,“主要还是传承经典,培养一批成熟的演奏者。”
谢言潜
努力让观众共情
“我真的就是配合演出了。”谈及在《红楼梦》乐队的角色,负责唢呐和双簧管的谢言潜很是谦虚。一般戏曲里,唢呐表现大多是婚丧嫁娶。而在《红楼梦》中,金玉良缘那场的开头既是重头戏,对唢呐的控制又有很高的挑战。“我最早吹这段时,觉得应该是非常开心的,可后仔细考虑了下,它又预示悲伤即将发生。它是大喜到大悲的突变,于是我就想在这段表演里体现出这种反差。”于是,在现场的唢呐声便从一开始的静,到逐渐情绪爆发,把谢言潜,也把观众们带到了角色的内心里。
“音乐本身一大魅力就是有想象空间。”在谢言潜表演时,已经习惯于用戏曲内容引导音乐的画面感,去影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进入剧目中。“哪怕自己就是个螺丝钉,但能通过每个螺丝钉发挥功能,提升观众的代入感,演出肯定就更有感染力了。”在他看来,每个剧目,与每个演员的互动,都是一次挑战。“让观众精神能够和你共情,那你就成功了。”
院长梁弘钧说:“之所以选择越剧《红楼梦》作为上越的驻场演出项目,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经典。”作为一部戏曲舞台综合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它凝聚了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方面的集体智慧和艺术才华。“驻场只是形式,决定驻场的剧目才是内里。越剧《红楼梦》一直以来堪称是上海越剧院的看家戏,自豪地说,至今是戏曲舞台上演出最多的作品之一,经久不衰。”
“纽约有百老汇,伦敦有西区,很小的一块地方,却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展览、演出,让全世界的人‘打飞的’也要来听、来看?”李强书记曾在文化调研中多次提出,上海作为一个历来的“文化码头”,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集聚名家、名流、名作,提升“码头效应”;一方面也要努力成为“文化源头”,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策源地”。而今,这场驻足于宛平剧院的越剧经典,正化作一汪汩汩的清泉,滋润着城市文化的成长。
文字:王斯博
图片:由上海越剧院提供
编辑:谈其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