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人为什么会打鼾孩子这样解释,让你大吃一惊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8/11

前两天,看了一本叫《没大没小的为什么----给孩子的哲学启蒙课》的书。这本书里讲到,如果孩子提问“为什么有风”,或许很多家长会从全球气候、冷热气流相互流动等方面来解答,这是自然科学的角度。但是,如果从“风”这个词语是怎么出现的?如何有了风的意义?解释风的神话视角、宗教视角、文学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一个问题就有了多种面向。

很早以前,就听我的小学老师常讲,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往上画上什么就是什么。是的,孩子的心灵和思维因为初生的单纯,所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他们会给你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法国插画家安德烈·布沙尔创作的《鼾声之谜》就向我们展示了孩子思维的多向性。

《鼾声之谜》讲述了在一个奇切卡彭的小镇上,五个小伙伴对爸爸发出的鼾声进行研究的故事。他们像侦探一般,对爸爸鼾声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展开了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在这一番推理中,孩子们创造出一个与现实迥异的世界,让人感到自由又有趣。

《鼾声之谜》的图文作者安德烈·布沙尔是法国知名作家和插画家,他既为法国新闻杂志画幽默漫画,也为儿童写故事和画插画,分享他的艺术热情。他创作过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充满奇思妙想。他擅长运用现代派的手法来创作故事,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美术风格都出人意表。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狮子不吃宠物食品》曾被法国国家教育部列入推荐名单。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绘本《鼾声之谜》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安德烈的创作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故事荒谬与逻辑并存,充分引起孩子喜爱

不受限制的发散性思维,构建天马行空的儿童幻想世界

内容多向延伸,开拓孩子知识面,引发哲学思考。

画面充满和谐的张力,充分表现故事情节。

一、故事荒谬与逻辑并存,充分引起孩子喜爱。

卡米尔的爸爸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张得大大的嘴巴发出一阵阵奇怪又刺耳的怪声。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卡米尔立刻召集了她的四位小伙伴一起来“破案”。五位小小侦探围着爸爸做出了各自的推断:

阿黛尔觉得爸爸是吞进了一支单簧管;

雨果认为是爸爸肚子里的搅拌器出问题了;

霍斯顿则分析是一只猫趁着爸爸睡着的时候,从嘴巴钻进了他的身体里。

保罗则断定是爸爸吃的生蚝在他肚子里发牢骚。

卡米尔惊觉,一定是微生物在爸爸身体里建造城市发出的声音,她甚至担心起微生物会切割爸爸的骨头用来建造房屋!

最后,阿黛尔还猜测,卡米尔的爸爸可能是个外星人,替同伴来地球考察生存环境呢。

这些结论是如此的荒谬,但却让人感到如此的有趣,皆因这些“小小侦探”的分析在荒谬之下有其合理的逻辑。

就像阿黛尔分析的,爸爸是吞进了一支单簧管。在现实生活中,她见过她哥哥在吹单簧管,年幼的她一定觉得单簧管发出的声音和卡米尔爸爸的呼噜声很像,因此,做出如此推断。

但是,小伙伴们马上质疑了:单簧管卡在喉咙里,怎么睡得着呢?

阿黛尔马上给出了“合乎逻辑”的解释:大多数音乐家在演奏时,都是闭着眼睛的,因为他们一边睡觉一边演奏,效果才好。

看到了吗?在孩子们看似幼稚可笑的结论背后,是对日常生活细致的观察,他们聆听、辨认,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所有的故事,无论看上去多么荒谬,其背后的逻辑一定要是合理的、环环相扣的,这样的故事才会让人感到有趣又真实,读者才会被深深吸引。

《鼾声之谜》的故事正是如此!

二、不受限制的发散性思维,构建天马行空的儿童幻想世界。

台湾著名绘本出版人郝广曾说过,孩子能在幻想世界中自由地进进出出,而大人常常卡在幻想世界里出不来。

在《鼾声之谜》中的五个小小侦探的脑海里,这个世界是没有限制的,可以随意地探索和遨游的。尽管作者安德烈是个成人了,但他还是充分考虑和保护了孩子们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是的,在故事的最后,安德烈揭晓答案:

爸爸嘴里发出的奇怪的声音,其实不过是他的呼噜声而已啦!

如果故事到此就结束了,那前面所营造的幻想的自由氛围就在现实世界中戛然而止了。但是,安德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一个反转,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进一步拓展。

他说,卡米尔的爸爸打的可不是一般的呼噜,他是秘密组织“呼噜专家俱乐部”的成员!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通过组建一支睡眠精英队伍,最终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呢!

是不是有点恐怖,又令人兴奋呢?

但故事强大的情绪张力到此还未结束,紧接着有几个戴着高帽子和眼镜、披着斗篷、长者大胡子、嗞着牙、握紧结实拳头的凶神恶煞般的壮汉来敲作者安德烈的门啦!他们坚决阻止他把鼾声的秘密告诉小读者们呢!

拥有秘密的快乐、抓心挠肺想说又不敢说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来了?要小朋友们保守秘密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第二天,卡米尔爸爸鼾声背后的神秘组织就在你家邻里之间传得沸沸扬扬了。

最后,安德烈鼓励孩子们对卡米尔爸爸的鼾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继续展开调查,进一步开拓孩子们的思维。

三、内容多向延伸,开拓孩子知识面,引发哲学思考。

五个小侦探对爸爸鼾声的分析涉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这有利于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读完或听完故事之后,对故事里涉及生活小常识进行进一步地拓展学习。

藉着阿黛尔讲的单簧管和音乐会,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展开乐器和音乐会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放一两首经典的乐曲给孩子们听。

在雨果的推断的对应的画面中,爸爸的身体像机器一样被拆得七零八落地摆放在地上,这画面乍一看是不是有点惊悚?但再一品味又令人深思。

打呼噜确实是身体出现问题的表现之一。“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医院是人体的修理厂。可惜,时至今日,医学依然有限,对人体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依然有束手无策的时候。如果有一天,有一种新技术能把人也“修好”,就好了。

不要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哦,小雨果的想象有一天也许真的会实现呢。

阿黛尔的猜测:卡米尔的爸爸是不是外星人,来打探地球生存环境来啦?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描写的三体人觊觎地球美好生活环境的情节。

在对应画面中,出现了很多卡米尔的“外星人爸爸”,他们长得一模一样。随着阿黛尔的发问“卡米尔,你确定他还是你爸爸吗”,我们不由得也深思起来,到底哪个是卡米尔的爸爸呢?他们之间到底是一个人,还是许多人?还是,他们是一个人的许多分身?许多代际?

在著名科幻电影《异性·契约》里也有类似的情节,仿生人大卫和他的第二代进行了对决。他们有着一模一样的外表,有着相同的记忆,到底是谁是谁?他们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在阅读《鼾声之谜》时,联系故事情节和孩子们讲一讲这些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会引发孩子们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四、画面充满和谐的张力,充分表现故事情节。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说过:对于图画书的插图来说,重要的不是色彩的丰富,而是有没有充分表达故事内容的表现力。

拿到《鼾声之谜》,我们会发现,封面上的大幅画面,只有人物是彩色的,而人物周边的物品、背景都是用素净的黑白线条画就的。翻开内页,也是如此。

孩子们一旦沉浸在幻想世界中,就会暂时忘记周边的世界。幻想某种程度上就像梦境一样,梦里的场景可以是黑白的,可以是乱糟糟的、模糊不清的线条,但梦里的人物、情节一定是清晰的,是给做梦者留下深刻感知的。因此,安德烈笔下孩子们的幻想世界也是由黑白的背景和鲜明的人物构成的。

《鼾声之谜》的整本绘本的排版布局可以说是很“稳”:两个对页,一边是文字和现实世界中孩子们讨论场景的小图,一边是孩子们幻想世界的大图。

这样的画面,一方面让读者在故事跳脱的奇思妙想情节中感受到稳定,起到一种平衡作用,另一方面,用现实世界的“小”来衬托孩童幻想世界的“大”。孩子和成人虽然同处一个时空,但却常常身处不同的世界。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头脑中的幻想世界可比现实世界来得大,来得重要哩。

最后,当阿米尔提到昨天爸爸给她送的新足球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把爸爸的鼾声抛在脑后,一股脑儿地跑到外面花园踢足球啦。对应故事开始的客厅全景大图,这个画面又放出了阿米尔家客厅的全景啦。不同的是,旁边的落地灯倒在了沙发扶手上啦。

哼,五个调皮的孩子在一起,不把房间弄乱才怪呢。这样画面的前后呼应是不是会让我们感觉细节满满,有趣得很呢?

大人出现,幻想结束,大人消失,幻想开始,郝广才如是说,在《鼾声之谜》整个故事中,虽然爸爸看似一直是故事的中心,但事实上,爸爸一直是处在沉睡的状态,也就是说,整个故事里,爸爸是“消失”的。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暑假的安静午后,大人们都睡着了,我们几个小伙伴打开了自己的幻想世界------过家家、扮演电视角色、探案侦查……..

《鼾声之谜》是一本保护孩子想象力、开拓孩子知识面、引发他们哲思的有趣绘本,适合暑假安静的午后,您陪着孩子一起打开,一起进入另一个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