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杭州爱乐奏响纪念德彪西诞辰160周年音乐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4/12/20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11月6日晚上,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杨洋携手乐团单簧管首席赵珂、小号首席姚天浩,与乐队一起为乐迷带来《致敬:纪念德彪西诞辰周年音乐会》。音乐会呈现了德彪西的单簧管狂想曲、《牧神的午后》以及《大海》,纪念这位在法国音乐振兴之路上打破常规、锐意创新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此外还有海顿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作为计划外的音乐惊喜带给观众。音乐会在一首虽然不长但极具梦幻乐思的单簧管狂想曲中拉开序幕。单簧管是最富表现力的一种木管乐器,素有“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而德彪西的这首单簧管狂想曲是十九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杭州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赵珂以手中的乐器,淋漓尽致地演绎或嘹亮明朗、或清澈优美、或浑厚丰满的丰富旋律,开启一个充满音乐的狂想之夜。随后,杭州爱乐乐团小号首席姚天浩带来一首海顿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这是本场音乐会计划之外而自成天意的一个惊喜。虽然与谢楠、盛原的门德尔松擦肩而过,但姚天浩灿烂辉煌的小号也为杭城观众带来了海顿那洋溢着明快色泽的古典气息,不失为一份音乐的美好。这是海顿的最后一部协奏曲,也是小号协奏曲中的典范之作,绚丽辉煌、生机勃发,充满欢乐气氛。指挥杨洋带领小号姚天浩与乐队一起,在循序渐进、相互呼应的三个乐章中展现独属于杭爱的音乐默契与艺术氛围。此外,姚天浩还为观众加演了奥斯卡·林德伯格的《古老的法博德赞美诗》。德彪西的管弦乐创作虽然不多,但独具特色地创立了印象主义风格的标题性管弦乐小品,当晚音乐会下半场呈现的《牧神的午后》和《大海》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牧神的午后》取材于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篇,是反映德彪西接受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美学思想和艺术原则而创作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德彪西用音乐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甚至得到马拉美的高赞:“它那微妙、敏感、迷离的衬托,提高了原作。”指挥杨洋带领杭爱在“田园狂想曲”似的音乐结构中营造德彪西的印象之境。乐曲一开始,长笛吹奏出慵懒而婉转的基本主题,映衬出一个悠远的神话幻境和迷离其中的牧神形象,在斑斓的音乐色块中涂抹出一幅层次丰富、细腻幽微的印象派大作,也瞬间打开了观众的聆听维度,跟随杭爱勾勒的牧神做一场与音乐有关的大梦。离开梦境,杨洋的指挥棒又将观众带入潮涌不迭的海边。《大海》是德彪西最宏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从第一乐章东方既白的海天一色,到第二乐章沧海横流的激越灵动,再到第三乐章风与海之间汹涌磅礴的对话,杭州爱乐乐团以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刻画出变幻莫测的音乐之海,让观众在旋律起伏中构建属于他们的海市蜃楼,去往他们内心的大海。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在他诞辰年之际,用旋律致敬这位“在树木和鸟儿中”长眠的印象派音乐大师,同样也致敬艺术,致敬永恒。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