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图片 >> 正文 >> 正文

作曲家周娟创作谈仔细倾听并准确记录心中的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4/10/10
周娟编者按:作曲家周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首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代表作有管弦乐《中国制造》、民族管弦乐“巾帼三部曲”、京剧配乐《金锁记》、话剧配乐《哈姆雷特》《雷雨》等;作品曾两次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两次获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以及美国ASCAPMortonGould青年作曲家大奖等。本期我们特约周娟撰稿分享她的创作理念,以及管弦乐《中国制造》和多首无伴奏合唱背后的创作故事。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穿越天山的“网红”独库公路又到通行季,当年的筑路老兵重走独库,回忆起艰苦历程和牺牲的战友,镜头前哽咽掩面。我想起二十多年前一个夏夜,在天山深处一个叫乔尔玛的地方,我手脚并用爬上高高的山坡,想看看山那边还有什么,而所见让我一生难忘:大小闪亮的繁星密布在深紫色天鹅绒般的夜空,从这个山坡搭到另一个山坡,一重重的山影在黑夜里望不到边界。我躺在高过人的草里听虫的交响乐,看劈头盖脸的星星颤抖。后来离家越来越远,在世界很多地方看到繁星,我就会想起乔儿玛,想起矗立在天山深处的烈士碑——纪念因修建那条缩短南北疆通行的战备路而长眠于斯的百名筑路战士。那个夏夜之于我刻骨铭心,因为自然的壮丽融入了生命的壮丽。自然的壮丽单纯、轻盈或宏阔,融入生命的壮丽使人泪流满面。在小的时候我走过很多同样用生命在绝境中筑成的路,那些人间罕见的风景和物事人情刻入脑海的同时,也在我的成长中增加了生命体验的情感负重。这些无处安放的重量,最终进入了我的音乐,并让我在创作时无法承受之轻,带来输出过程中不能自抑的负荷。内在抗争后,我说服自己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