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图片 >> 正文 >> 正文

伍迪艾伦的幽默感,你真的看懂了吗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3/2/25
北京治疗痤疮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20.html

伍迪·艾伦(WoodyAllen)年生于纽约,犹太人,电影导演、戏剧和电影剧作家,电影演员、爵士乐单簧管演奏家、民哲。

作为一名网红+民哲,我爱伍迪·艾伦。不仅因为他把我们哲学家写进电影里,而且还编造了许多关于哲学的笑话。比如,在《安妮·霍尔》中就有这么一段:

“我在纽约大学的第一年就被开除了,因为我在《形而上学》的期末考试中作了弊,我偷看了旁边那个小子的灵魂。”

《安妮·霍尔》

倘若你稍微了解一点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肯定会被他逗得人仰马翻。就冲这一点,我就该写点什么向他致敬。

然而,如果我说伍迪·艾伦是个哲学导演,肯定也会引起争议。艾伦毕竟与那些一心追求哲理深度的严肃大导演不同,比如伯格曼、基耶斯洛夫斯基、塔可夫斯基、马利克等等,他很少刻意追求深刻,更愿以一种调皮和嘲讽的口气消解深刻。换句话说,哲学导演用哲学扮酷,而艾伦却用哲学逗乐。作为一个出身段子手的喜剧导演,伍迪·艾伦擅于使用各种高雅文化元素搞笑,哲学只是他的道具之一。

当然,他的电影毕竟探讨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哲学观念,有的成为故事展开的基础,有的通过对白得到表述。在美国,许多哲学教授在讲座上放他的电影,在课堂上讲他写的笑话。一个非哲学科班出身的电影工作者,却在哲学系里赢得这么多的粉丝,包括许多大牌学者,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其实,早在古希腊,悲剧作家就以戏剧的形式表现沉甸甸的哲学。伍迪·艾伦的偶像伯格曼更是用电影把哲学讲到了极致。但伍迪·艾伦的艺术之路与他们不一样。他的作品更像萨特和布莱希特,只是更诙谐。他把观众带到宇宙深渊的边缘,然后抛出个笑话让人松一口气,而观众对此问题的印象便更深了。“宇宙只是上帝的一闪念”他调侃道,“这是个叫人很不舒服的念头,特别是你刚刚付了房子首付。”

这位喜剧大师不只喜欢逗乐,他也拍过一些十分严肃的哲学电影,探讨一些深刻的问题,一个笑话都不讲,比如《我心深处》或《另一个女人》。但这类影片可能连一个观众都见不着。为此,他自嘲道:

“人们对我最大的两个误解是:我是个知识分子,因为我戴眼镜;我是个艺术家,因为我的电影总赔钱。”

伍迪·艾伦的漫画形象

小小的个子、厚厚的镜片、稀疏的头发、一对让人感到抱歉的八字眉,伍迪·艾伦的外表并不吸引人,但就像那个小个子、斜眼、丑陋的哲学家、作家、戏剧家萨特一样,他们都拥有了不起的才智和个人魅力。不仅如此,两人都属于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因此不难理解,就算遇到个好天气,他也无法摆脱强烈的悲观情绪。

他曾把人生分为两类:可怕的(horrible)和可悲的(miserable),在《安妮·霍尔》中,艾伦借着男主角的嘴说道:“‘可怕的’就是那种得了绝症啊、瞎子啊、残废啊什么的。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无法想象。而剩下的人都是‘可悲的’。因此,当你度过此生时,应该庆幸自己是个‘可悲的’。能成为可悲的,说明你非常幸运。”这就是他看待人生的态度。

但这位电影天才并不只是患上悲观主义神经官能症的忧郁信使,他浪漫起来也是一流的,还记得《安妮·霍尔》中艾维对安妮的示爱吗?

《安妮·霍尔》

安妮:你爱我吗?

艾维:“爱”是一个太弱的词。我“嗳”你,我“暧”你,我“瞹”你。我得发明点新词。

(LoveistooweakawordforwhatIfeel.Ilurveyou.Iloaveyou.Iluffyou,withtwo‘f’s.Ihavetoinvent...)

除了“存在主义者”这重哲学身份之外,伍迪·艾伦还是个“自我厌恶的犹太人”。他的犹太情结在《安妮·霍尔》《解构爱情狂》《汉娜姐妹》等多部电影里有所表现。

如果伍迪能像他的父母一样做个传统的犹太人、虔诚的犹太教徒,那么,他身上的哲学味儿一定不会太浓。可他偏偏是个善于反思本民族文化和信仰的知识分子,他的电影常常展现出,在一个“上帝死了”的世界,知识分子经历了怎样的精神空虚和认同危机,只不过总是以调侃的方式。因为一个严肃的犹太教徒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哲学笑话:“岂止没有上帝,周末时连个水管工都找不到。”

就我个人的重口味和怪趣味而言,我最喜欢的是这部《解构爱情狂》(DeconstructingHarry),观看过程从头笑到尾,典故之多和段子之密,难得一见。

《解构爱情狂》

在《解构爱情狂》当中,哈里被他姐姐骂为“自我厌恶的犹太人”。

姐姐:你的整个生命根本就没有价值。只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讽刺挖苦和高潮快感。

哈里:在法国,我可以靠这个口号竞选总统,还能获胜。

可以肯定的是,伍迪·艾伦绝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的哲学家。在他的短篇小说和杂文里,他常常取笑那种对永恒问题的学究气论调。不过,他自始至终热爱抛出哲学问题。道德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上帝存在吗?努力和运气哪个更关键?我们该如何看待死亡?智力超群的人是否注定找不到满意的对象?为一件善事应该杀人吗?对于这些问题,伍迪·艾伦绝不会以下定义和论证的方式解答。他拍出电影让你思考,编造笑话让你发笑,最终令你得到一些更深的领悟。

迄今为止,伍迪·艾伦已经完成了49部自编自导的影片,几乎每年一部,效率高得令马利克们汗颜。在纪录片《伍迪·艾伦》中,他向观众透露说,他的方法是以量取胜;他相信,如果一直拍,持续拍,总会时不时拍出不错的电影。诚哉斯言!不过我相信,能坚持看完这49部电影的观众并不多,我自己看完的也刚过三分之二。

《无理之人》

就我看过的这些影片而言,哲学味最浓、哲学典故最多的乃是年上映的《无理之人》。

现在我想返回哲学的源头,也就是借着古希腊哲学的原始形态来重新解读《无理之人》,这个源头就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那么,什么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这是当代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提出的一个概念,简言之,哲学不仅仅是理论或话语,在古希腊人那里,它是指“爱智慧”(philosophia),而爱智慧就意味要过一种“为了智慧而修炼自身的生活”。

法国当代思想家皮埃尔·阿多(PierreHadot,~)代表作:《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古代哲学的智慧》等。

我之所以强调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是因为在当代,哲学只是一门学科,几乎只在大学里教授,只代表抽象的理论,却与我们的生活没太大关系。但是,对古希腊人来说,哲学却不是一种概念体系的建构,而是一种生活的选择。选择过哲学生活的人有两个特点:第一,喜欢哲学论辩;第二,把论辩的结果应用在生活上。

下面简单介绍下《无理之人》和哲学的关系。

《无理之人》讲述了一起谋杀案,而凶手则是一名哲学教授:阿贝·卢卡斯(杰昆·菲尼克斯饰)。

阿贝是一名满腹经纶的哲学教授,影片开始时他刚到布莱林学院任教。可他并不是一名心理健康的教书匠,他经历了婚姻的失败和好友的丧生,此时的他怀疑人生的意义,于是酗酒、消沉,甚至自毁。然而正是这种颓废的气质招来了飞蛾扑火的女人,她们想通过自己的献身让阿贝振作起来。很快,他就陷入了与女学生吉尔(艾玛·斯通饰)和女同事丽塔(帕克·波西饰)的情感纠纷。丽塔是个有夫之妇,主动勾引阿贝,但阿贝同她亲热时却忽然不举,这让她很是失望。吉尔则很想帮他走出低谷,甚至不顾男友的反对。

两名女性都没能挽救阿贝。真正让他找到人生新方向是一次偶然的遭遇。在同吉尔一起用餐时,阿贝偶然听到一个女人抱怨她被法官裁决将失去孩子的监护权。阿贝很同情那个女人,决定帮她除掉法官,他没有告诉吉尔。由于他会看起来与这起案件毫无联系,别人不会怀疑到他。阿尔从学校实验室偷来了氰化物,放进了橙汁杯子里,然后和法官的杯子调了包。

果然,他很快得逞了,法官毒发身亡。但丽塔发现了阿贝的罪行,可她不但不去告发他,反而愿意离开自己的丈夫,和阿贝一起出国。与此同时,吉尔也发现了阿贝的嫌疑,在她的逼问下阿贝终于坦白了自己罪行。吉尔让阿贝去自首,可阿贝害怕惩罚,于是设计想除掉吉尔。他本想将吉尔推下电梯间,却不小心被绊倒从而坠落而死,结局令人唏嘘。

表面上看,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一起变态杀人案:心理病态的哲学教授谋杀了一个无辜的法官。但如果往深里看,这个故事反映了哲学的失败。不仅是阿贝所信奉的哲学的失败,也是当代哲学的失败。

当代哲学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它远离了日常的生活。也就是说,哲学本应指导生活,让人快乐、自由、道德、充实。当哲学不再指导生活时,贪欲、有害的激情、庸俗的意见甚至邪恶的观念就会乘虚而入,侵蚀一个人的心灵并将他引向歪路。

那么,作为哲学教授的阿贝·卢卡斯信奉怎样的哲学呢?这也是这部影片引人深思的地方。同样,从表面上看,阿贝信奉存在主义,他相信依靠自主的选择,可以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可实际上,存在主义并不是一种教人滥杀无辜的哲学,阿贝信奉的是一种坏哲学。

阿贝的哲学课堂

还记得阿贝在课堂上对哲学的吐槽吗?他对学生说道:

“就算你们在我这儿学不到什么,但是应该记住:大多数哲学不过是语言的手淫罢了。(muchofphilosophyisonlyverbalmasturbation)”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手淫”称作“自慰”,以便显得更好听些。事实上,手淫的确具有“自我安慰”的效果,它是靠自己解决性胀满、宣泄性能量、满足性需求,从而获得快感和慰藉的方式。当阿贝说哲学是手淫的时候,既贬低了哲学,又嘲笑了手淫。

《安妮·霍尔》

早在年的《安妮·霍尔》中,伍迪·艾伦就将哲学(存在主义)比作精神手淫。

艾维:你就要和你的教授有一腿了!那个混蛋,讲什么垃圾课《西方人的当代危机》。

安妮:是《俄国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不过你接近了。

艾维:那有啥子区别?反正都是精神手淫(mentalmasturbation)。

安妮:噢,是啊,我们终于聊到你了解的题目了。

艾维:嗨,别贬低手淫。那是和我爱的人做爱。

从这段搞笑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艾维对手淫的态度是矛盾的,既轻视,又辩护。

这也正是阿贝对待哲学的矛盾态度。他一方面瞧不上大多数哲学,认为它们只能“自慰”(提供心理安慰),而不能改变世界;另一方面,他又依赖哲学:不光教授哲学课程,还自以为是地信奉某种哲学(存在主义)。

这种对待哲学的矛盾态度之所以会产生,正是因为阿贝仅仅把哲学当成了(外在于日常生活的)理论和话语,而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与今天绝大多数哲学教授一样,哲学只是阿贝的工作,他从事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在生活上,他并没有被要求或主动选择做一个哲人。哲人是指那种为了追求智慧而修炼自身的人,是超越自己以接近圣人或神的人;而哲学教授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普通人。

难怪梭罗会说:

“如今只有哲学教授,没有哲学家。”

但阿贝绝非简简单单的普通人,他的生活放荡、堕落,最终还犯下了罪行,而且他还有强大的“坏哲学”支持这种生活。这就要命了。普通人只是凭借利益和好恶做事,阿贝却有颠倒黑白的说理本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