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钟迎雪王涛
他们,如一群白衣飘飘的少年侠客,带领游客沉浸在青岛老城区,看时光之履,踏岁月之痕。
他们,心中有梦想,创意为刀剑,帮助打通这片沉睡老城的“任督二脉”。
这批被故土情结滋养的新锐80后、90后正致力于做强“软”功夫,用一次次城市漫游丈量青岛,用一场场别具匠心的布展呈现过往鲜活瞬间,或是展现青岛人的共同记忆,还原最质朴动人的老城百态,挖掘着百年青岛的城市文化底蕴。
在一个硬建筑构造的世界里,打动最软的人心。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离不开这群年轻人!而全民参与,更让这次行动拥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拥抱创意
一个城市探索“乌托邦”
“中山路谁没来过呢,但是来过和深入了解街区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城市文脉是‘城市更新’的底气所在,很多文化底蕴藏在老百姓的口述和相片中……”年出生的“青岛大嫚”陆小白,一身休闲长衫,头戴一顶复古帽子,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轻松幽默,她正和合伙人做一个“城市乌托邦”青岛城市漫游项目,用一种小众方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陆小白
陆小白从毕业后,一直在做策划工作,独立做房地产项目运营,多年工作经验给她打下了坚实的策划基础。在海边出生长大的陆小白,性格爽朗,三十岁之后选择研究起咖啡来,在她眼中,每个城市都是美丽的,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是自己欣赏的。
陆小白告诉记者,她和合伙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对于整个青岛老城区的发展有很多阅历,也有了一定积淀。在她眼中,青岛是因人而精彩的,特别是老城区更新后,很多旧容新貌需要被人看见,也需要融入历史文脉故事。目前在青岛这种专业带领徒步漫游城市的休闲项目比较少,于是她们计划围绕老城区更新打造成一个假期周末休闲的项目,已经做了几次尝试。
“跟着漫游青岛CityWalk穿行在青岛的大街小巷,这期城市探索—青岛老建筑系列主题线路‘青岛金融街’,3个小时全程讲解,青岛里院、美术馆、博物馆十几栋建筑、复古咖啡馆等,近距离观赏胶济铁路火车通行。3个小时徒步漫游,青岛历史的百年风华尽收眼底。”陆小白给记者展示了关于自己“城市乌托邦” “我们是从去年10月开始正式举办线下活动的,就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基本上每场都会满员,而且现场互动效果特别好。”陆小白给记者展示了他们以往的活动照片,记者看到,最近的一期是5月2日举办的,活动参与者大多为年轻人,也有部分是中年人,神情专注。据了解,所有的活动,陆小白和合作方都会做人员限制,基本上在10人左右,这也符合陆小白理想中三五好友在城市“穿梭”的悠哉,摆脱人员大部队的拖沓冗杂。
“其实我们跟导游是有很大区别的,导游可能是更倾向落地式接待,把青岛城市风光带着玩个遍,但是我们现在的项目是专做老城区路线,把老城区线路串联起来,可能是大家去过的但是并不了解背后故事的,也可能是从未去过的点。”陆小白跟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做“漫游城市”的特点,从中山路到馆陶路再到宁波路等地,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带参与者漫游青岛的独特景点,打卡有特色的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在这其中串联着历史故事的讲解,名人故居故事等。
“导游式讲解可能更偏重一种旅游形式,但是我们这种CityWalk的形式,可以扩展为3小时‘徒步+参观+打卡+伴手礼’,徒步体验地道老青岛的生活场景,近距离接触安静的青岛老城区建筑群,多个独家地点精彩放送。让我们漫游青岛CityWalk的活动,体验感大大增加,有的线路加送热咖啡,而且都有特别准备伴手礼,是我们独家的。”陆小白给记者展示了不同线路的合作方,融入了很多文创体验环节。
“如果只是走流水账一样,看一处建筑就拍照完事,那确实意义不大,是应该带着大家产生一种思考状态,比如我们的线路中,会安排一些陈旧的东西,比如黄台路、信号山路,日占时期留下的一些建筑线索。这些东西,无论修与不修,这都是一种历史,还是有人愿意看的,本身就带着一种思考。”
漫游青岛活动剪影
在陆小白眼中,老城区更新,用在每座建筑上是“硬”功夫,但是如何下“软”功夫,能够讲好青岛的故事,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我们就很愿意保存这种影响资料,不单纯是为了活动宣传,而是留下大家的那种认真和专注,在我的感受中,认真而让某一个普通的事变得与众不同,因为专注,而让某一个普通的时刻变得值得回味。”陆小白说,他们的客户群体是非常广泛的,有很多合作方本身就自带流量,具有一定的线下社群粉丝。她很欣赏这些喜欢青岛城市文化的参与者,有50岁的中年大叔,有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的中年二宝妈,也有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相同的爱好让他们聚在一起,一场城市漫步,那种研讨的乐趣就像水和阳光,久久润在他们的日子里。
“虽然我们写不出惊世佳句,盖不出高楼大厦,走不了多远,但我们却可以选择静静地欣赏青岛的诗意生活。如果我们城市乌托邦能够把漫步青岛变成青岛的一个著名文化活动品牌,以建筑会友,以情怀言志,从老街中找艺术感染力,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营造‘诗意新青岛’,那真是最好不过了,但是我们能做的太少了。”陆小白认为,这一种小小的城市漫步方式,也是在悄悄地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匠心如侠
“老字号”里的美术馆
一场展览背后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老青岛”眼中,这些关于老城区的故事都不应该被忘记。小人物也是一个城市的细胞,这每一个小故事串联在一起,就是青岛的“大历史”。青岛很多土著艺术家,愿意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来诠释这些人物精神,而洛川家美术馆便是一个很好的展现空间。
5月1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海泊路3号洛川家美术馆,沿着台阶一层层走上去,初次见到任颖欣的时候,她正在忙着撤展,手拿小刀一点点地把墙上的贴纸撕掉,不一会,看了看手机时间,到十二点了,半天时间过去了,眉头紧皱,感觉布展时间有些紧张。
任颖欣
“我一直很欣赏那句话,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任颖欣一边跟记者交流,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她需要和其他五名工作人员,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平方米的展览撤展,并重新完成布置,布展过程中,一些细枝末节处,她也会“较真”。
一层台阶,一层往事,一片红瓦,一段过往。任颖欣很喜欢走台阶,特别是楼外的老台阶,她是一名95后,家住市北区,距离中山路很近。
“基本上大家都默认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世俗,个人梦想很难同行,但认真思考一番,只有以生活为台阶,梦想才会有出口。在这一点上,我就很庆幸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青岛,能够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还是感觉很喜欢现在的状态。”任颖欣跟记者介绍,自己大学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计划找一份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她在青岛了解多家公司后,在机缘巧合进入洛川家美术馆工作。
记者看到,几根透明塑料绳,冲洗打印出来的照片,旋转错落地挂在绳子上,交相辉映,不停旋转,照片很难停止在一个静止画面,参观者需要绕行几步才能看完所有照片,这种参观方式别具风格,而照片内容,也都是记录的一些百姓瞬间。任颖欣感觉,因为记录,我们才得以发现真情实感,从中汲取力量,彼此连接,继续成长,所以她跟团队成员做了这些细小的处理。
洛川家美术馆内景
“因为我们这家美术馆不同于传统的展览馆,面积不大但是处处带着匠心,所以说在布展的时候,既要考虑中老年人中意的复古,又要考虑年轻人的时尚新潮,这就需要动脑子,也是我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吧。”任颖欣笑着告诉记者,呈现给观众的可能只有几处展览,但是背后都是他们的处处匠心,除了在策展主旨和空间规划上的匠心打磨外,对于细节设计的极致追求也同样可圈可点,或许是入门处的引导牌设计,或许是吊灯上的挡板,或许是画作下方的作品介绍。
“其实里院历史文化街区的每一栋建筑都有它的生命力,一定要先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里院建筑,仔细看看,哪里都有别样的建筑美。”从表情可以看出来,任颖欣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她帮记者做了一番“功课”,洛川家美术馆建筑前身系章丘孟氏家族的“蚨”字产业,故称之为“蚨字楼”,为青岛最早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庄的创建人、鲁商领袖孟洛川宅邸的一部分,始建于年,中国建筑师张遇平等设计,建筑面积约52平方米。年老城翻新后,成为四方路文化街区第一个启动的商家,开馆展览“张岩的《大鲍岛,一座城市文化发祥地的影像》”吸引近万名市民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打卡,展览效果较好。
观众正在认真参观往日重逢·青岛手机摄影展。
“五一假期期间,很多人重回老城区,我们特别选用了青岛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做了‘往日重逢’为主题的手机摄影展,参展观众有三万多。”任颖欣介绍,一场手机影展作为影像艺术的更迭呈现,确实吸引了许多观展者的频频到访、驻足深思,现在他们不仅选取怀旧风格的摄影办展,还有传统创意的版画、小幅油画和水彩为主要展览方向。
除此以外美术馆也定期与岛城艺术音乐名家等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学术讲座、音乐讲座、漫游青岛等一系列文化艺术项目。这其中也包含了当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粉丝应援的活动,每次展览人流量都很可观,这也有效提升了街区的知名度,同时也带动促进街区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
“现在我们年轻人都喜欢各种拍照打卡地,他们愿意主动分享这些照片,就形成了流量,确实是效果超乎意料,而且能够亲自看见自己的布展被别人拍下来分享,我自己本身也很有成就感。”任颖欣笑着给记者展示手机APP中小红书、微博等社交软件上的网友晒图留言,很多互动打卡上的留言建议,任颖欣都会 作为一家机构的主理人,在推广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陆小白他们也需要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考虑到,否则这个“城市乌托邦”的未来就是乌托邦。
“在整场城市乌托邦的CityWalk中,我们选用的领队嘉宾也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刘思昶,特别有亲和力的姑娘,她是市南区政协文史研究会会员,曾作为BBC、探索频道、央视九套在青岛拍摄纪录片期间的向导或出镜嘉宾,经常深入民间做青岛口述历史征集。年曾受到青岛友好城市德国曼海姆市常务副市长艾格博士的亲自接见,发表过很多文章,特别是涉及城市记忆、百姓过往经历等等。”陆小白给记者介绍了其中一位领队嘉宾,陆小白感觉,其实了解青岛文史的大咖并不少,但是有时间能够亲身参与进来的,却比较难得。
“或许我们的讲解是不如导游精彩,但是内容诠释却是很到位的,这点我还是比较有信心。”陆小白给记者展示他们提前做的一些活动准备,特别是关于查询了大量历史资料后的备案笔记,根据时间选取史料照片,将真实发生过的史料作为讲解来源,这样更能吸引人,也让路过变得不仅仅是路过。
观众正在参观往日重逢·青岛手机摄影展。
陆小白跟记者分析自己所遇到的“考验”,第一点则是非常值得认可的,政府能够投入这么多金钱来对老城区进行翻新改造,但是在软文化推广上是比较少的,尝试进行官方推广,第二点则是需要突破城市认知,在青岛整个城市内慢慢普及这种城市乌托邦漫游活动,在这一点上,陆小白倒是很有信心,表示只是个需要时间过渡的问题;第三则是示范效应小,在青岛来讲,以前有过一些比如“丈量青岛”等形式的城市推荐休闲游,但是不够深入,现在只有他们一家机构在做这种形式的推广,力量较为薄弱;最后一点则是长效性差,也是他们现在最担心的一点,由于项目需要经济支撑,所以除非特别有城市情怀的人愿意来做这个项目,否则很少有人愿意来干这个事情,这也是陆小白的心头之“忧”,希望能够有人愿意参与进来,她觉得,很多长辈总是把一些年轻人看作是未谙世事的孩子,其实,很多青年有着大局思维与开阔的视野。
“想要做一个好的精彩线路是比较难的,特别是能够长期走下去的线路,做线非常难,我干这么多年策划都觉得棘手,特别是要按照规划长度,撑起来内容,不能单纯为了时间而去凑时间,还是要用内容来吸引参与者。”说起项目的苦恼,陆小白很坦然,很多项目难题并非几日就能解决,也并非几人就能解决,或许,在她身上,更应该用一个理性真实的文艺青年来形容。
“现实生活,柴米油盐,工作赚钱,是我们日常的绝大部分。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人还是有一种看远方的梦想,但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确实是影响了一些人的出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假期周末选择‘焕新容’的老城区来一场深度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已经参加了两场活动的参与者萌萌告诉记者,她父母是外地人,自己是出生在青岛,在青岛长大,每年夏天,自己的大学同学都会来青岛找她游玩,所以她对于了解城市文化内涵,有着自己的情怀与需求,这种漫游城市的方式,既能当作周末休闲,又能充分了解青岛文史故事。
市民打卡留念
找到价值
老街客流量多了
“青岛本身就是一座文艺气息很浓厚的城市,我们希望在老城区的老建筑里,依托里院氛围打造一个小而精的美术馆,以艺术的方式为大众提供一个能够呈现历史文化记录的场所。通过这种方式将当代艺术的能量注入于此并使其发散、拓展,更好地传承、推动岛城的艺术文化发展。”洛川家美术馆负责人刘海涛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也希望能够借助城市更新,为增进青岛的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与合作创造新的机会。
“我们一直想秉承着‘传承城市文化·拼接百年记忆’的这种理念去做好这样一家文化艺术综合体,为广大艺术机构、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刘海涛说,他是一名75后,本身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那些老城区记忆在他脑海印记很深刻。他们想以洛川家美术馆为核心主体,开办集展览展示、影视影像、艺术微喷、美术教育、咖啡轻食的文化艺术综合体,自美术馆开馆一年多以来,他们重点集结了本土艺术家资源,已为慕名而来的观众呈现了20余场公益展览。
城市慷慨亮整夜光,如同少年不畏岁月长,记者观察到,在洛川家美术馆门口,两位银发老人正沉心演奏,优美的旋律为历史老街多了几分韵味。
85岁的梁其辰和80岁的方雪
85岁的梁其臣和80岁的方雪,一人手持单簧管,一人手持长笛,两人坐在里院历史文化街区的休闲椅子上,自带电声音箱,随着一声声优美的旋律,路过的市民游客不断拍照留念。
“我们俩都是退休工人,我家住团岛,离着不远,老梁家住双山,坐着地铁3号线倒1号线,中山路地梯口出来走几步就到这里了,确实是方便。”方雪告诉记者,最近两年他和梁其臣经常在外练习演奏,最中意的是里院历史文化街区,有椅子有太阳伞,有花草有红瓦蓝天作伴,成了两人天然的演出舞台。
85岁的梁其辰和80岁的方雪
人生因为渴望获得“成长”而逐渐丰盈,在采访最后,任颖欣告诉记者,在她记忆里的老街一景已经淡化了,随着成长,记忆慢慢消融,虽然自己很年轻,但她总觉得自己是半个见证者,也是经历者,虽然经历有限。
“以前这条街光秃秃的,人流量很少,我是看着我们美术馆装修到后来开馆迎客展出,现在每天人流量不断增加,工作日可能中老年人较多,周末休息日年轻人和带娃家庭比较多。”任颖欣坦露,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她慢慢地感受到了老街生机,是无限生机。而他们自己,也感受到了这项事业的价值。
>>市民故事<<
青岛大姨组团街拍,西安文青六访岛城
她们,在自己记忆中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街徜徉,追寻光影的故事,亦在找回童年的自己。
“这个衣服跟这个场景搭配比较好,换一条围巾更符合这个感觉。”家住市北区的张女士,和其他6位邻居带着行李箱,装着围巾帽子和衣服,随走随拍式的“换装”拍照,脚踩高跟鞋,优雅的打扮让人很难猜出真实年龄,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邻居七姐妹”重返老城区打卡拍照。
“我们对这条路真是有情怀,现在来了以后就感觉耳目一新,既能找到小时候童年的记忆,还能看到比较时髦的装扮,这些新旧变化,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我们今天也是第一次来,后续还要带着其他姐妹们来走秀。”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们这7位邻居,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也五十多岁了,重返老城区,是她们的“约定”。
记者观察到,所到之人,所到之处,皆有手中的镜头为伴,从西安来青岛出差的夏女士,跟记者笑谈自己是一名文艺女青年。
“很多文艺青年都喜欢美丽的事物,这也是青岛每年能够吸引大量外地年轻游客打卡的原因吧,如果一座城市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对他们来说真是一种煎熬。”夏女士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第六次来青岛,除去工作原因,有一半的时间是特意前来游玩。她感觉,中国有文艺气息的城市很多,但对于文艺青年来说,光有文艺气息还不够,还得够现代。最好是文艺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才是文艺青年最终的归属。如果一座城市没有新旧的完美结合,是不完整的、是不独具魅力的。
“邻居七姐妹”重返老城区打卡拍照。
“能够符合以上条件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成都、苏州、广州等,这些城市都有独特的个性,又有不同的文艺点,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青岛,因为她给我一种舒服的感觉,这种舒服应该是很多文艺青年喜欢的原因吧。特别是这次前来,看到老城区的一些变化,意犹未尽。”在夏女士眼中,很多文艺青年的生活不止是赚钱这一项,还要体味生活、感受生活等,这才活得有意义、有滋味、有盼头。
“而且从内心讲,光是有门面是不行的,还是需要硬实力来支撑。”由于工作业务相关,夏女士对青岛近年的发展十分熟悉,他表示,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基本面,有自己的制高点。青岛是北方城市中除北京、天津之外GDP最强的城市,拥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而且青岛完备的产业布局也吸引了国内外人才扎根于此,无论是高端的企业家、科学家,还是勤勤恳恳的技工人才、普通青年,似乎都想要在青岛安下“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