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图片 >> 正文 >> 正文

创下多个首次苏州文化实力出圈热京城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3/1/17

  一场年味周万人奔赴;11场演出惠及人次,创下多个“首次”;众多剧目门票“全部售罄”,平均上座率高达72%;观众直呼:票太难抢……

  1月20日,为期15天的“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迎来圆满收官。

  “我家大门已打开,北京欢迎苏州再来!”“远在意大利的家人,看到苏州交响乐的节目,夸赞令人惊奇!”这场文化盛事从线上红到线下,国内红到国外,江南文化实力“出圈”。

  “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虽已结束,余热犹在。年,苏州该如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走出国门、圈粉世界?

  11场演出惠及人次

  掀起“江南文化热”,创下多个首次

  年11月初,苏州接到主办方邀约,参与“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展示江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本次艺术节的22个国家和地区中,苏州还是唯一一座在北京举办文化艺术展示周的城市。

  北京给了如此高的礼遇,苏州也不负众望。1月6日至20日,交响乐、芭蕾、苏剧、昆曲苏州年味体验周、非遗纪录片等一一登场,以“江南文化”之笔为雪白冬奥“染”上缤纷的苏州色彩,向世界展示极具江南质感的原味姑苏。

  不仅如此,这一程,苏州在京收获了很多第一次,更创造了很多第一次。

  时间回到1月6日晚,苏州交响乐团与中央民族乐团“两大乐团”首次携手,以“交响乐+国乐”的创新形式,惊艳亮相“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我们北京见”大型文艺晚会,十余个曲目通过中国故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向观众呈现北京作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1月7日,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首次登上北京芭蕾圣地——天桥剧场,正式揭开了“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的序幕,以一支“红色芭蕾”展现了江南文化的B面。

  此后,《运·河》《国鼎魂》《牡丹亭》在内的7台精品剧目,共计11场演出接连亮相北京,好戏连连,场场喝彩。最值得津津乐道的是,作为苏州靓丽的文化名片——昆曲,第一次在演出前出现了“加演现象”。

  青春版《牡丹亭》作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经典品牌剧目,虽然已经是第21次进京演出,但开票两天即售罄,一票难求,甚至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加演一场。“光前裕后吴韵流芳”苏州评弹专场连演两场,场场爆满。

  同时,一场沉浸式的苏州年味体验周于1月6日至1月1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火热登场。苏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处处长李红介绍,此次苏州年味体验周第一次以“盲盒BOX”的展陈理念对非遗文化进行主题展示,甄选桃花坞木版年画、剪纸、灯彩、苏绣等31个门类的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参与人次超万人,用古老精致的非遗艺术,轻轻推开了“江南文化”在北京的一扇艺术之窗。

  北京天桥下,一张张“金名片”将江南故事娓娓道来;在北京观影圣地——中国电影资料馆,一场小众的苏州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吸引近名影迷慕名而来。

  作为一部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据了解。仅仅一周,近张票一售而空,开票当天,预售率高达50%。这也让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著名影评人沙丹惊叹不已,“从没见过一个艺术影院如此热闹”。

  15天里,7个剧目,11场演出,一张“江南热力图”在京城展开。官方数据显示,活动期间,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精品剧目展演累计观演人次超过人,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每场上座率不超75%的情况下,参演剧目平均上座率达到72%。精品剧目线上票务销售,连连告磬,一票难求,演出现场观众几近满员;苏州年味体验周累计参与人次超万人……

  “江南热度”火力全开

  度“出圈”国际舞台

  以上这张图,为苏州电视台记者缪佳祺在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拍摄的采访工作照,这样的场面让实战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发出如此感叹:真正地群采,都挤瘦了!

  活动期间,这样的采访景象在北京天桥,几乎每天在上演。的确,自1月6日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开展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光明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新京报等三十多家等主流媒体媒体争相报道。并且依托这些国家级核心媒体的海外新媒体账号,把来自天堂水乡的“苏州好声音”再次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央媒、省媒、新媒体齐聚焦,发出报道共计余篇,以分层次、有特色的深度报道点赞活动,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在各大媒体报道的加持下,实力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在央视接连“上镜”:1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以2分钟的镜头聚焦活动现场,重点展现“苏州元素”;1月18日,央视CCTV-3综艺频道对活动进行全面报道……央视大屏上,一股“最江南”的苏式风情正在缓缓展开。

  大屏报道“大而实”,小屏报道“小而新”。记者发现,活动现场不乏主播拿着手机现场直播的身影。新时代的语境、新媒体的高频互动,他们透过一扇扇“小而新”的直播窗口圈层年轻受众,将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的热闹纷繁通过“云端”传播到世界各地,展示了苏州的文化自信之光。

  视线转向手机另一端,活动期间,江南文化风潮在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客户端也正兴起。

  数据显示,1月7日开幕当晚,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的微博热点话题“相约北京苏州有戏”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网热搜词,热度值实现飞跃式攀升,一度挺进微博热搜TOP榜。话题池里,全国网友赞不绝口、微博大V竞相转发,阅读量高达.6万。

  微博上,北京旅游博主刘铮的这样一则留言让记者印象深刻:“对于一个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旅游博主来说,思念之一莫过于古典与现代交辉相映的苏州,昨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观看舞剧《千年运河》,在家门口欣赏到江南文化之妩媚,实在太为惊艳,欢迎苏州再来北京。”

  记者发现,此次活动不仅让见多识广、艺术审美较高的北京市民喜爱不已,许多国际友人也是赞不绝口。开幕当晚,拥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乐手的苏州交响乐团率先登场,并和中央民族乐团首次携手同奏,以一场古今融合的音乐大秀掀开了此次活动,也掀开了外国友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全新认知。

  来自意大利的苏州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Matteo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样新颖的形式,我特别激动,在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都发布了这一次绝妙的经历!这感觉就好像,音乐真的可以把世界文化交融统一在一起!”说着他向记者打开了他的朋友圈,“我的家人朋友也都觉得非常好奇,当他们看过现场视频之后纷纷觉得不可思议!”

  同样地,来自保加利亚的打击乐首席Guggi跟记者分享道,“这次来北京演出所经历的两种声音的交融方式不仅深深打动我。我的家人非常想要来到现场,但由于疫情未能如愿,当我把这次演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我远在保加利亚的家人时,他们都赞不绝口!”苏州交响乐团的其他国际乐手们纷纷表露出赞同的神情,“这是第一次,也希望能有更多次!”

  从小屏到大屏,从线上到线下,从国内到国外,无论您是否身在活动现场,都能度沉浸式地感受到火力全开的“江南热度”。

  诚然,年开年之端,“江南文化”在首都这样的文化高地,在天桥这样的世界舞台,以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的名义和崭新的姿态,迎来了一场属于自己的“开年红”。

  讲好“苏州故事”

  成为一张世界金名片

  奥运搭台,文旅唱戏。作为冬奥会赛时重大文化活动,艺术节提供了一个将冬奥文化工作与文化繁荣、旅游发展充分结合的平台。

  “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充分展示了以苏州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独特魅力,也让苏州城市形象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扩充。”在苏州职业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陶莉看来,此次苏州文化进京,是苏州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进一步挖掘整合江南文化内涵的又一举措。苏州致力于让典雅大气、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更加立体丰盈。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对于苏州这座充满多元化的城市,江南文化不仅代表了城市辉煌的过去,同样也是驱动城市迈向未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动力源泉之一。

  接续昨日之功,年,苏州又该如何立足实际,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让江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王如东告诉记者,目前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youtube四大国际主流平台均开设了账号

VisitSuzhou(游览苏州),累计粉丝超过万;与此同时让苏州具有代表性的文旅产品不断“走出去”,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助推苏州的“江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王如东透露,今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还计划前往5个国家的9座城市展开巡演。接下来还有4场线上活动正在筹备中,“春节期间我们计划在四大国际平台推出‘虎年迎春’活动,展现苏州过年民俗文化,也鼓励在苏外国人在线参与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线下活动方面,今年3月份,苏州市文广旅局将亮相伦敦InternationalMediaMarketplace媒体盛会,与欧洲英文媒体、达人、作者和欧洲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沟通,进一步展示苏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参与美国时尚购物中心秋季时装节的活动,展现苏州丝绸文化;下半年,计划前往日本、韩国开展苏州文旅推介活动。

  而此次在京大受欢迎的纪录片电影《天工苏作》也将进军海外市场。苏州文广旅局非遗处处长李红介绍,目前《天工苏作》团队正在构思制作法文翻译的版本。同时,也在和海外的发行公司进行积极沟通,年《天工苏作》有望在北美、澳洲等世界级的舞台闪耀亮相,以江南文化为窗口,以电影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文化内涵。

  “苏州是2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要充分运用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苏州市职业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院长宋桂友认为,在时代的激流中,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让江南文化“走出去”,要继续做好水文章,打造“东方水韵之城”样本城市;借助苏州城市文化遗产丰富资源,充分激发文创活力,构建文化新媒体传播体系,从“文化遗产大市”向“文化遗产传播大市”转变;拓宽城市流量,吸引重大国际性赛事和活动落地,充分发挥“状元之城”“院士之乡”人才优势和高层次专家作用,与国际组织积极互动,建立合作联系,引进国际组织各类活动落地苏州。

(来源:看苏州客户端责编:薛文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