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图片 >> 正文 >> 正文

锦上繁花展现蜀乐之美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3/1/10

11月8日,“青城引-锦上繁花”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这场凝聚和提炼了蜀文化之人文风物、地理特点、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多元跨界音乐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绕梁不止三日”的蜀乐之美。

以作曲家杨晓忠与作家李牧雨为主的创作团队围绕蜀文化,提炼出诸多当代遗存的文化符号和艺术人文风景,通过文学和音乐两大文艺门类的融合,以艺术歌曲、交响乐作品的形式展现出这片土地的绚烂和美好。

杨晓忠对音乐元素的整体布局和细节运用,不仅来自于他多年来在作曲领域的深耕细作,还渗透着他对蜀文化的深刻理解。《青城山组曲》楹联五首以钢琴伴奏加人声合唱的形式,将青城山楹联的文学价值和青城山景色之秀精巧细腻地记录和传达。其间有几段衔接式和声充满了超凡脱俗的灵动,音乐织体的动静结合如青城山的云雾缥缈,音响效果的远近交替如青城山中峰回路转的山势变换。

笛、琵琶与交响乐队作品《金声玉笛·纵目》是音乐会上的一大亮点之作。作曲家从三星堆的历史话语与现实语境中寻找一种“以声代物”的创作手法,用琵琶、陶埙、骨笛和玉笛等几种具有古蜀文化隐喻意义的标志性音色作为主奏乐器。标题中的“金声”是通过琵琶的特殊定弦技法所发出的声响,力图再现三星堆青铜花蕾状铃所发出的远古遗音。“玉笛”则来自为这首作品特制的一支玉笛。当它发出神秘悠远的声音,现场的时空如同被带回三星堆文化的全盛时期,观众们如同走进远古时代的蜀人生活。

花腔女高音与古筝、弦乐队共同演绎的《春夜喜雨》是一首新编版本。旧版强调川韵特色,由川剧表演艺术家行蜀腔演唱,以川话念白表现出地道的四川味道;新版则以花腔女高音华丽的唱腔强调“喜”的主题,并体现出“新四川”的城市气质和人文风貌。

《青城剑器》以人声、混合乐队为主,主唱王俞之改柔美婉转的唱腔,以英姿飒爽的风姿,唱出“青青子矜、悠悠我心、青城巍巍、虎啸龙吟”的洒脱和利落。结尾处令人出其不意的“青城剑器”在考验指挥洪毅全对乐队强大掌控力的同时,也是杨晓忠匠心独具的体现。

在人声与混合乐队《蜀锦·繁花》中,一位川剧花旦身着全套戏曲行头翩然而至,几句唱词唱罢便优雅退场,由流行唱法的人声与现代混合乐队继续编织这幅蜀锦繁花的音乐美景。同样是流行唱法为主的《青城之恋》,展现出另一种多元跨界的惊艳之美。仅配器就是一大亮点——人声合唱团、独唱、吉他、倍低音提琴、单簧管、钢琴在《青城之恋》中完美融合在一起,丰富多彩的音乐层次,将多元文化和艺术跨界“玩”出了新高度。

整场音乐会所演唱的艺术歌曲,除交响合唱《蜀道之难》(左芝兰作词)是根据李白的诗作进行改编和创作外,其余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均由四川籍作家李牧雨操刀。其歌词考究、格律优美,充满了文学家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意。其中《青城之恋》和《梦回剑门关》两首艺术歌曲分别以白素贞和杨玉环两位与四川有关的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字里行间闪现着女性对人世间情爱的思考,哲思和真情兼具。

整部作品的大轴是独唱、合唱与交响乐队齐上阵的《丝路通大海》。南丝路的起点是成都,是盛产蜀锦的昔日锦官城,勤劳聪慧的四川人种桑养蚕、抽丝织锦,勇敢无畏的四川人带着蜀锦一路向南,出川入滇,借道东南亚,融入世界舞台。音乐的画卷展开至高潮部分时,乐队以声势浩大的编制营造出万鼓齐鸣、乘风破浪的雄壮,“南方丝绸,为你展开华夏山川锦绣画卷”。这场阴柔阳刚并济、人文地理交融、多元文化跨界、传统与现代相遇的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或许会成为人们了解和感受“蜀”文化之精神要义不可错过的重要切入点。冯乙历/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