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图片 >> 正文 >> 正文

曾经黄浦江畔的边缘地带,如今成了生机勃勃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8/17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由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音乐家金望带来的沉浸式空间艺术展“逝者如斯”,正在黄浦江畔的“边园”与陆家嘴APSMUSEUM以交互的形式进行。

一面幕墙

HowItFlowsOn

边园

边园位于杨浦滨江,前身是为运送生产煤气的原料而设的煤炭卸载码头。

码头上约90米长、4米高的混凝土墙是为了防止煤炭滑落水中而设计建造的,如今这一功能已经丧失,长墙成为沉默的存在。

改造前的边园图/网络

柳亦春在改造中将那堵长长的坚实的混凝土墙作为继续建造的基础,墙内对着码头和岸边缝隙里带有荒废感的花园,是落地的檐廊,墙外则是挑空的看江的高廊。

向下滑动查看

改造后的“边园”图/网络

此次展览,APSMUSEUM被打造成一个超现实的空间。

柳亦春从建筑介入的角度,将位于杨浦滨江的边园与陆家嘴中心三楼的美术馆进行空间上的链接——APSMUSEUM里长长的走道和屏幕与实时播放着“边园”影像的长墙,形成了物理上的呼应,走道上方的镜子更让人有水波荡漾的反射感。

长墙上的﹁边园﹂影像

走道右手边的透明墙,需要观众走过通道绕到背后,方才能看见奥妙所在——邱岸雄的剪影动画中的人与动物在透明墙上慢慢离开地面、飘向天空,透明墙叠加在“边园”的背景之上,使那些动物与人的腾跃仿佛就发生在边园空旷的昔日码头。

走道上方的镜面反射仿若水波荡漾图/主办方

两个边园

HowItFlowsOn

美术馆构建的展览空间与边园的现实空间对应,形成了对熟悉的城市空间的陌生化体验。

美术馆空间和“边园”形成了对应图/主办方

“将江边真实世界里的边园和美术馆中影像建构起来的想象的边园,跨时空地连接起来。美术馆的‘边园’通过数据传输反身植入江边的现实存在。此‘边园’是彼‘边园’的影像孪生。”展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说。

边园和美术馆被跨时空连接图/网络

邱岸雄认为,一些曾经出现的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在当下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只要有一根网线就能通向外面的世界。

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轻”了。

漂浮的剪影人图/视频截图

那些屏幕上一被碰触就腾飞起来的剪影人正是如此的隐喻。

其实,若把边园的影像从邱岸雄创作的透明墙背后撤离,而把后者叠加在任何一个背景之上,都能够成立一个全新的作品,让观看者产生一次完全不同的观感。

透明墙提供了剪影人在各种场景腾跃的可能性。

观众点击屏幕,剪影人就会飘向天空图/网络

转身离开透明墙,展览的动线上布满了自屋顶上悬着的白色丝线组成的幕帘,高高低低,有疏有密,人在其中行走,白色丝线特别密集之处,就意味着阻止人的前行。

屋顶低垂的白色丝线有其深意图/主办方

一曲复调

HowItFlowsOn

APSMUSEUM

APSMUSEUM是“非营利”艺术空间,也是一个实验性的空间,虽然坐落于繁华商场之内,但执着艺术追求。

汪斌做公共艺术和APSMUSEUM的初衷也是想让美术馆“白盒子”里的艺术家不被墙壁束缚,而被更多普通人所了解。

APSMUSEUM图/网络

这次展览加入了科技和艺术的互动,两位乐手一位在“边园”吹着双簧管、一位在APSMUSEUM拉奏中提琴。

一江之隔,因无形的互联网而得以用音乐对话,就像属于历史的杨浦工业记忆与陆家嘴的金融高地形成了一曲飘扬在城市上空的复调。

一江之隔的音乐对话图/网络

沉浸式的展览,又尤其适合拍照打卡。

据悉,今年6月,“逝者如斯”将会把分会场移师秦皇岛阿那亚孤独图书馆,腾跃的剪影人将面向大海,讲述“一城一故事”。

图/主办方

建筑再阅读

马上评

杨浦滨江的边园,是沿江的工业记忆改造中一种独特的存在。

按照柳亦春的说法,“边园”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它地处杨浦区的边缘地带,而“园”的主题即来自于柳亦春长期以来对“园林”的情有独钟。

位于杨浦滨江的边园图/网络

与龙美术馆、艺仓美术馆的建筑一样,它们曾经的卸煤功能早已不复存在。而柳亦春对它们的改造,都是就着现有之物来完成的。

看上去如废墟,却充满生机。

作为曾经中国最大的、占据最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体的上海,这些静默的庞大设施如同一个个能量源。

原来的场地、现有的杂草树木构成风景图/田方方

在今天,它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功能与最初的设计早已不一样,它们从原来的仓库、生产车间变为提供百姓公共服务的场所。

它们等待再次被阅读、被浸入文化记忆。

从变身美术馆,到多元化空间的开发,它们仍然可以以一个微小的局部,连接今天的上海。

观众在边园感受艺术图/网络

建筑再阅读,让我们从中感受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当代发展,感受一代代人的情感和温度,也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变迁。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供图、视频截图,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