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阅边棱音乐器的各种资料时,发现了很多欧洲古长笛的文献。
在这些文献中,常常看到查尔斯·尼科尔森的大名。这位十九世纪杰出的演奏家、作曲家和乐器改革家,是当时英国音乐界的传奇。
非常幸运,他的长笛教材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在出版的《ASchoolfortheFlute》一书中,尼科尔森对如何吹出他为人称道的标志性音色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这些讲解中,尼科尔森明确地提出了内唇风门的概念,并对吹出类似双簧管簧片味儿的音色做出了说明。
以下音色相关内容译自尼科尔森原著,中的内容是笔者所注。
尼科尔森长笛音色论述摘录
关于发音
长笛与人声的相似性(也是该乐器最值得自豪的地方)说明了良好发音的重要性。对大部分长笛演奏者来说,搞好发音非常困难,因而值得给予最大程度的重视。
我经常听到的一些演奏,其技术是好的,但从发音角度看则完全失败;与此同时,也目睹过那些以完美纯净发音演奏最简单曲目,而获得至高赞美的例子。
怎样做到
要得到好的发音,首先闭上双唇,稍稍回收,尽量保持唇部的自然状态,不要走形。把笛子吹口放在下唇的上中部,但不要太高,以便让下唇最少能够遮盖吹口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要想如此,则必须将笛子贴在下唇上,并使之与下牙相靠,双唇保持大致平行;只有上唇有微小的突出。然后,用气息在嘴唇中间冲出一个吹口来,把吹出的气柱导向吹口未被遮盖的部分。该过程所需的力量非常之小,实话实说,在学吹奏的早期阶段,所用的力气是越小越好。
如何吹出强大的底八度
底八度声音的力度取决于处于压力下嘴唇的力度;但是不论吹得多用力,如果没有阻力的存在,也是不能成功的。而这种阻力,则来自让风门严格小于未遮盖吹口的面积,并特别注意让上唇如图1所示的那样,与吹口接近,这使得气体从嘴唇到笛子的距离尽可能地短。不然的话,气柱就会散掉,从而失去力量。
下唇被笛身压紧,上唇用力与下唇靠近。由气息的冲力形成风门,气柱应以垂直方向进入吹口,从而产生饱满而准确的低音。
发低D和C时,微不足道的风门扩张是必需的,可让下唇突出部分稍稍后撤或远离上唇来实现。我之前说过,双唇应合拢并牢牢闭合。
不止是双唇的表面或边缘应牢牢闭合,还有其柔软的部分——或者叫内唇——也应上下互相贴紧,从而为吹口的通过形成基础。
要尽最大可能避免气息从嘴角两边泄露出去;为保证做到这一点,要防止弄湿嘴唇,否则气息就会扩散、飘过而非进入笛身了,那样讲导致气息耗尽,并破坏本来结实的声音。
支撑嘴唇的老办法,将导致口部前伸,这明显是个糟糕的办法,原因很多:致使嘴唇拉薄,让风门缩小变得困难,破坏了压力的均衡等。
别做过头了!
声音的质量和纯度,而非音量,才是学生们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常常听到过大的音量,甚至是在长笛上吼叫。气息被全部压入长笛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刺耳声音的,只有当气息被撕裂时,嘶嘶声或口哨声才会出现。
尼科尔森的完美发音
长笛可发出各种质量的声音来,而我现在说的是低音的结实度,上下唇为此而摆放的正确位置如图1所示。
这个声音应尽可能地有簧片味儿(reedy),尽量地向双簧管的音色靠拢,而包裹以单簧管般的圆润柔和。
这一切只有靠压力才能做得到,就像刚刚解释过的那样;也就是说唇部要变硬,其形成风门的表面要保持平稳,气流进入笛身而未被吹口边棱分开,发音质量才会得到保证。
如果吹出了一个合格的G,那么通过继续变换指法(笛子不动),来以同样的质量发出剩下的四个音符,保持密切注意,按前面的叙述,让风门为D和C作出轻微的扩大。
第二八度
说完第一个八度,再来说说容易得多的第二八度。此时笛身压唇的压力小,下唇会因回弹而显得稍稍厚一些,从而使气流轨迹被架高,以更加水平的角度进入吹口的未遮盖部分。
这里我必须强调,虽说听起来奇怪,正因为第二八度是长笛最简单的部分,通常却是缺陷最多的部分,第一、第三八度的困难,是大部分长笛演奏者投入全部注意力要去解决的问题,结果却导致明显薄弱的第二八度;如果有此情况,让学生把第一和第二八度统一起来,以发出同样清晰有力的声音。为此目标做如下练习。
因为笛身的压力减小,吹口遮盖部分和风门相应比例地增大了,气量相应增大,从而应可发出完整共鸣的声音。
第三八度
现在来看第三八度或称顶八度。这里必须让上唇施加与第一八度(底八度)低音同样的压力。区别是进入吹口的气息发生变化,为此,必须让下颌微微地突出,进一步架高吹向吹口边棱的气流轨迹,让顶八度的音得以发出。
吹顶八度的最后四个音——G,A,B和C4时,吹口的遮盖面积必须缩小,通过让吹口更接近嘴唇来实现;要密切观察风门,让其大小与吹口露出部分的面积相称,避免气息从旁边漏走。为保证这一点,上唇应尽可能接近笛身,使气息能在吹口上部产生足够的作用力。这里要防止弄湿嘴唇,哪怕是一点点湿气也会导致声音的不干净。如果这些音不干净的话,听起来就不只是效果稍逊,而是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当风门合适时,这些音却能被奏得极度圆润甜美,且并不需要比平时吹得更费力。
让舌头保持原位!
用舌头舔嘴唇的习惯,通常是弄湿唇部的罪魁祸首。其实根本没有让舌头去触碰嘴唇的必要;相反,要特别注意避免这样做。我遇到很多学生,错误地用舌头支撑下唇,一旦他们的舌头为了吐音而撤掉支撑,声音要么彻底变哑,要么变得非常微弱。连奏中的舌头总是应当稍稍后撤,一来是防止其与嘴唇和吹口相碰,二来为其发出吐音提高灵活性,这个话题后面细谈。
弱奏
弱奏是长笛获取最精巧雅致声音效果的手段,在保证音准的同时进行弱奏,从来都被认为是一大难题。然而,我不这么看,只要演奏者的耳音没问题就行。要是耳音不行,就容易在强奏时音太高,弱奏时音太低。
高音区弱奏
要发出柔和清楚的高音,嘴唇必须遮盖吹口约三分之一,并被笛身压紧;而此时上唇必须突出,软唇(内唇)与下唇贴合。与吹口面积相称,风门必须缩小,气息方向则几乎变成水平。
低音区弱奏
通过让组成风门的内唇相互贴紧,底八度能发出一种柔和,圆润,美好的音色:完全没有簧片味儿,某种程度上与最弱的单簧管声音相似。面部和唇部的肌肉必须放松,吹口大约遮盖三分之一,并对准风门来接受气流,气流必须以中等力度吹入笛身。这样产生的声音可以有相当强的质感,其质量与文章前述音色不同——总的不同在于:这种音色在慢速乐章中一旦使用,其效果之迷人,让人立刻打破了听觉的单调感。此时的风门可以比未遮盖吹口面积大,因为嘴唇是放松的,故掠过吹口的气息,其力道并不足以产生任何让人不悦的杂音。
查尔斯·尼科尔森(-)
尼科尔森监制和使用过的长笛
查尔斯·尼科尔森小传
英国长笛演奏家查尔斯·尼科尔森(-),是蜚声不列颠的本土专业演奏家,年,他从家乡利物浦来到伦敦。年,他已是伦敦绝大部分重要演出场所的签约演奏家,其中包括德鲁里巷剧院,伦敦意大利歌剧院,英国皇家交响乐协会,以及刚建成不久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尼科尔森演奏的长笛,音量比同时期所有演奏家都要洪亮,他以擅长使用富于对比的音色表达感情而著称于当时。
现代长笛的发明者波姆在年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
“这一年,我在伦敦的演奏不亚于任何一位大陆长笛演奏家,但还是无法与尼科尔森的洪亮笛声相媲美,由此触发了我对我的长笛进行重新设计。要是没听过他的演奏,也许波姆式长笛永远也不会被发明出来。”
特奥巴尔德·波姆TheobaldBoehm(-)
根宁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