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介绍 >> 正文 >> 正文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音乐表现及演奏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6/8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音乐表现及演奏

导读:通过分析约?塞?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音乐表现、曲式结构来学习复调的相关知识,总结巴洛克时代的艺术特点。并通过对演奏技法的分析,为《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部复调艺术作品的“再现”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创作于约?塞?巴赫在魏玛宫廷任职时,是他身处逆境时所写,这首作品高雅浑厚、底蕴丰富。旋律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叛逆,充分体现了他在复调音乐创作中无与伦比的创作才华。要想更好地掌握和演奏它,就必须了解巴赫写作这些美妙音符时所用的“文法”,弄清它的含义,并进行深刻、细致的研究,否则如果“文不对题”,即使一个音符都没有弹错,也无法表现巴赫作品的真正意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复调是学习多声部音乐的基本功。

 约?塞?巴赫的作品大都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创作风格上还保有旧时复调音乐的传统。他的作品体现了18世纪德国市民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坚强的意志、崇高的理念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虽痛苦但还有着丰富、深刻的生活感受;对现实生活虽不屈不挠,但也没有看到改变生活的道路。巴赫的器乐作品内容丰富,形式严谨完美,体裁多样。在他的作品中赋格有着严密的结构,主题都有深刻的意义。他的管风琴作品、拨弦式钢琴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或宏伟壮观、豪放粗犷的风格,或内在、抒情的风格。

 约?塞?巴赫是德国人民的骄傲,他身处晚期的巴洛克时代。巴洛克时期的早期、中期、晚期风格的差异并不明显。作为晚期它必然包含对前期的继承,因为它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晚期的主要时代风格首先体现它的气势宏伟,巴赫的宏伟是一种信仰的宏伟,是对自我信仰坚定的信念;其次是崇尚理性,那一时期的人们相信理性的万能,认为理性是保障秩序完美的基础。因此,巴赫所创作的每一个音符,往往都凝练着一种情感;再次是动力充沛,巴赫在创作时往往将乐曲的音符拆分在不同的声部,形成不停顿的运动。还有情感上的夸张、细节上的雕饰奢华等等。

鲍释贤演奏巴赫-布索尼《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一、托卡塔与赋格体裁

 “托卡塔”一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那时并没有固定而又明确的式样,可泛指各类乐器。16~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通常有几个对比性的乐段组成。到了巴洛克时期,主要是指一种炫技性的体裁,速度比较快,节奏紧凑。要求演奏者要有灵巧的手指。又名“触枝式”或“触枝曲”,为自由即兴式的键盘乐曲。19世纪以后托卡塔则成为一种独立的器乐曲,没有歌唱般的段落或旋律,变得更为自由奔放。

 赋格原文有“追和逃”之意,它的曲式结构是复调中最为严谨的。在其结构上通常包括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它是以一个短小的单声部为“主题”,其他声部依次进行模仿“答题”,按照主题答题的关系交替出现逐次进入。主题的声部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它是全曲的基调。就如同写作时论点要开门见山,而且必须始终如一。因此赋格的主题是简明扼要的,以便多次重复后不会使人生厌。一首赋格可以有一个、两个或三个主题,被称为“单赋格曲”“二赋格曲”“三赋格曲”。在第二、第三部分中还会运用“增时”“减时”“交叠”等手法来处理主题。巴赫主创的前奏曲与赋格曲的套曲作品,使赋格发展达到成熟的顶峰。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是一首管风琴乐曲,由弗?加维安尼改编为手风琴独奏曲。这首乐曲旋律创作大胆独特,使人欣赏后耳目一新。

二、《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式结构及特点

 顾名思义,它主要是由托卡塔和赋格组成。乐曲由类似前奏的四小节开始,乐曲开始提示速度为“从容地、慢慢地”。从第四小节第四拍子的后半部分开始导入托卡塔部分。这一部分要求速度为每分钟92拍的二分音符,并以“极急速地”速度来演奏。在这里强调的是在托卡塔这一部分并不是始终保持“急速”,28小节~48小节的速度是每分钟52拍的二分音符,还要做到Allergro;50小节~65小节的速度是每分钟40拍的二分音符,速度标记为Lento“慢慢地演奏”;63小节~65小节的速度提示语则要求“慢速且每个音要用重音”。只有对这一部分的速度进行充分地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并演奏它。

 赋格部分是从66小节开始的,要求中速来弹奏,表情为“单纯、朴素的”。它是由六个段落构成,第一段66小节~小节,4/4拍子;第二段小节~小节,要求我们快速而又活泼地进行演奏;第三段小节~小节,这一部分在演奏的时候要从容而缓慢地弹奏;第四段小节~小节,又回到了急速情绪来演奏,低音部分要运用断奏方法演奏;第五段小节~小节,这一段的节奏转为2/2拍,音乐形象充满了生命力;第六段小节~小节,我们在这段演奏时要从容、大方、堂皇地,低音部分要求弹奏的声音要饱满。在《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赋格的每个部分都做到了层次分明、衔接自然。

 一首手风琴乐曲要将其表现得更为完美,演奏者对风箱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三、风箱的运用

 巴赫的作品内涵丰富,速度的变化复杂,即兴演奏的痕迹比较深刻。因此,在风箱的控制上更要求我们精心地去练习和设计。既不能机械地推来推去、毛毛躁躁,也不能急功近利,快而过猛。下面是弹奏《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对风箱运用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们要将练习风箱的基本技巧加进去,使风箱气息的流动更加自然,在对风箱的控制上做到有目的性、有意识性。好的风箱控制能使这首乐曲传情达意,充分表现它情绪的起伏、热情、奔放等特点。

 其次,在巴赫的这首乐曲中经常出现弱起小节,有的甚至出现在某一拍的前四分之一拍的情况。这时我们就要对风箱运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如在弹奏时左手推拉的次数,风箱方向的变化,什么时候转换风箱最为合适等等。就像歌唱家唱歌必须换气息一样,风箱的运用是如此的重要。

 再次,在这首乐曲表达情绪、强烈时,风箱给气要足;表达轻松、愉快、高兴时,风箱的运用给气要“巧”;表现舒缓的情绪时,给气少而不断等等。风箱运行的平稳是演奏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如赋格的第一段部分,作品始终要求演奏者保持中速,而不是一味的急速。

 另外,演奏这首《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时还要注意指法、手型等。这首作品起初是一首管风琴演奏曲,我们在练习和演奏时不能照搬其原有的速度标记,机械地追求原作的速度,应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充分体现《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音乐表现。这就要求我们练习和演奏时注意以下几点:

我们应该先了解作品音乐的风格。巴赫所处的时期是巴洛克晚期,这一时期实际上是充满矛盾的时代。一方面充满热情、狂热,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注重音乐的逻辑。

弹奏他的复调作品时应细致地研究作品的各声部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声部的组成,它是怎样将各声部有机地结合的等。练习时对各声部要辨位正确,弹奏时肢体组织要协调。

练习时还要注意巴赫作品的严谨性和均衡性,只有这样才能奏出动听悦耳的旋律。

演奏赋格部分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结构给音乐带来的音色上的变化,更好地将赋格部分表达更为完美,各声部的独立性也要表现得更为清晰。

巴赫时期使用的装饰音还是相对古老的,因此我们在弹奏时不宜将装饰音弹奏得过于华丽。这与浪漫主义时期的装饰音弹奏是有区别的。

虽然整部曲子的基调速度相对来说是较快的,但我们在弹奏时力度和共鸣变化不应过于激烈。

在弹奏巴赫的这部作品时要注意连音与断音的弹奏,连音的起点有时会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该连的位置要连,该断的位置要断,应依靠正确的连奏和断奏技法营造乐曲的情感气氛。

 最后,我们还要习惯用耳朵来辨别声音,灵敏的耳朵能更好地分辨、指导我们练习;速度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是刚开始接触时的慢速练习,还是熟练后的速度,我们都应先根据自己程度的需要和乐曲的最终要求来表现。在弹奏这首曲子时切忌不要因为过快的速度而影响作品的风格。

 对于中国人来讲,中国音乐是由单声部构成的状况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这种审美情趣使我们脑子里的多声部的成分相对来说很少。如果想要学习西方的音乐文化,我们就必须学习复调音乐作品,而巴赫的这首乐曲正是练习复调音乐的一部很好的作品。当我们投入大量的精神学习并研究它时,就会发现复调音乐的很多“性格”,这有助于我们秩序感的培养。想要将和声思维和复调思维培养起来,就必须依靠后天的努力训练。正如巴赫本人所说:“谁像我一样用功,谁就能和我一样成功。”

免费申请巴赫音乐欣赏群

让聆听巴赫变成美好生活

还可加入古典音乐分享群

群里每天分享音乐与资料

扫描下方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