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介绍 >> 正文 >> 正文

舟山这位音乐老师,将树叶吸管PVC塑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10/18

41岁的陈微是衢山敬业小学的音乐老师。

音乐专业毕业的他对音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的眼中,一片叶子、玻璃杯、吸管……万事万物皆可音乐。

意想不到的乐器

取一根PVC管子,截取一定长度,用电磨机钻孔,贴上笛膜,就可以吹出和竹笛一般的曲调,声音更接近奥尔良笛。做这样一个笛子需要的工夫不小,陈微大约需要花费两节课的时间。

用PVC管做沙筒就简单许多,截取一段粗点的PVC管子,里面放入沙子或者米,便是沙筒。外面包上保鲜膜或者套上气球,用吸管敲击,PVC管就成了小鼓。

学生体验用吸管做乐器

最简单也很容易在课堂实现的是,用吸管做笛子。在吸管上剪个小口,贴上笛膜,每个吸管都会吹出独一无二的音。整个制作过程大约只需10分钟时间,陈微班上的学生几乎都体验过用吸管做乐器。

带着孩子“玩”音乐

陈微认为,音乐,是一个玩起来的过程,是让孩子打心眼里喜欢的过程。

在他的音乐课堂,学生跟着他走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他敲击篮球架,让学生们听架子发出的声音;他又敲击网球架,又是不同的声响。

校园外,车子鸣笛而过,他带着学生们一起侧耳聆听。陈微告诉学生:“知道吗?每一辆车子都有不同的音高。”

摘点小葱,每人一截,就可以吹出声音;叶子放在嘴边,就是声音清脆的叶笛;蒲公英的管子,放在嘴边,也可以轻松吹出声音;树上的果子摘下来之后放在瓶子里,可以摇出不同的韵律……大自然中有无穷无尽的音乐,在陈微的带领下,孩子们逐渐感知,音乐就在身边。

在陈微的课堂,前一秒还在用玻璃水杯喝水的他,下一秒用双手将玻璃杯口围了个严实,用嘴巴吹出不同的声音。下一节课他又带着一次性针筒走进教室,减去针筒的前端部分,不断地抽动针筒,可以发出鸟叫一般的声音。

之所以将大自然、将各类材料带入课堂,一方面和陈微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另一方面还因为海岛音乐教育的现状。

衢山作为一个海岛,岛上音乐资源匮乏,仅有一家琴行。孩子们出岛学习音乐也不方便。而随着岛上唯一的中学撤并,衢山也面临生源外流的情况。有次陈微在学生中做了个调查,发现个别班级几乎没有专门学习乐器的孩子。

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音乐环境,成了陈微去衢山敬业小学当音乐老师之后的目标。

后来,他在一次培训期间遇上了音乐教育界的大神赵洪啸老师。热心公益的赵洪啸老师一直从事支教活动,更是带着山区的孩子以及自己用习惯制作的口笛、哨子登上了山东卫视等多家卫视的节目。

赵老师可以通过一己之力,将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山区孩子带上卫视大舞台。陈微受此鼓舞,心想,或许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同样在衢山孩子的心中种下音乐的种子。

在入职的最初,对单簧管、萨克斯研究颇深的陈微带着孩子们学习这几类乐器,每星期都抽出不同的时间,义务为孩子们上课。

这种音乐熏陶颇有效果,这些年,他培养出了多位会演奏单簧管、萨克斯的学生。但这一类西洋乐器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购买乐器的费用比较昂贵,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愿意购入。

于是陈微开始钻研身边的乐器,让孩子们感受无处不在的音乐。PVC管做的笛子、吸管做的排箫等乐器就进入了敬业小学的课堂,带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组建乐队,创造快乐

在陈微看来,重视音乐、美术教育十分有必要,特别是对于海岛学生而言,首要的就是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信心。这也和学校提倡的阳光德育思路是相吻合的。在这种音乐理念的灌输下,孩子们也会接受越来越棒的自己。

学习音乐,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拓宽孩子的眼界。曾经他带领学校的单簧管、萨克斯乐队参加了市、县区的艺术节,每次都能抱奖而归。

学习音乐,也可以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升学机会。去年陈微请来了衢山岛上唯一的琴行老板,请他为孩子们上课,并组建了学校的电声乐队。

陈微作为以前大学乐队的贝斯手,主要培养乐队贝斯手,琴行老板教孩子们打鼓和吉他。

现在,陈微也策划着给这支刚成立一年多的电声乐队更多的登台表演机会,例如在学校举办一场面向全校师生的专场演出、代表学校参加县艺术节等。

未来陈微还想组建一支由PVC管、吸管等材料制成的吹奏乐器组合,带领孩子们探索不同乐器的美妙。

来源:舟山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