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因话本和戏剧闻名,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收集了《玉堂春落难逢夫》,京剧《玉堂春》演绎了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全剧原为十七场,演得最多的是《女起解》、《三堂会审》两折。
越剧、黄梅戏均有苏三的戏,最有名的则是京剧《女起解》中的一段西皮流水唱腔: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01:09现代流行音乐也常常取材于苏三起解,将一则曲折的爱情故事注入现代人的理解,前有周治平演唱的《苏三起解》:繁华是一场梦一场云烟一场空,情缘是起起落落来来去去的风;后有陶喆的《苏三说》: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作曲家刘庭禹根据自己创作的芭蕾舞音乐《女起解》改编而成《苏三》组曲,其将国粹京剧旋律融入了交响乐,以全新的形式演绎了这一爱情故事。此曲荣获年中国管弦乐比赛第一名。可以说,《苏三》组曲是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后又一个将中国戏曲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范本。
《苏三》组曲主要表现苏三在押解到太原的途中诉说冤情、抒发不幸际遇的情景。乐曲分为起解、对从前爱情生活的回忆、诉冤三段,通过苏三一生中几个生活情景的音乐再现,表现出一个普通民女在封建社会所遭受的不幸。音乐采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唱段,并巧妙地把京剧打击乐与西洋管弦乐融合为一体,让聆听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戏曲舞台,但与传统戏曲相比,其对苏三内心感情的刻画是最最痛彻心肺的,也是在众多苏三起解的版本中最最打动人心的。
《玉堂春》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正德年间,官宦子弟王景隆(京剧中为王金龙)与名妓玉堂春(又名苏三)相爱,三万六千银挥霍一空,最后被老鸨赶走,苏三则被骗卖给富商作妾。富商妻子设计害死亲夫嫁祸苏三,贪官将苏三判成死罪。此时王景隆考中进士,官至山西巡按,平反了冤案,与苏三重逢,结成了夫妻。
苏三冤案也有现实依据,直到民国九年(公元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王景隆风闻苏三被卖到洪洞,但未知真情,故到任伊始先急巡平阳府,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狱案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件全部人员至太原。王景隆为避亲审惹嫌,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王氏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终成眷属。
中国戏剧多以水到渠成的“大团圆”收煞,京剧《玉堂春》也离不了一个欢喜结局,因而消解了不少悲剧力量。就是这折最让人伤感的苏三起解,通过老解差崇公道(丑角)的插科打诨,也是化了几重悲几重恨。首先是给了苏三一个希望:冤枉能辨——“苏三哪,你大喜啦!”崇公道提点苏三时便告知喜讯:“今有按院大人在省中下马,太爷命我将你解往太原复审,你这冤枉官司有了头绪啦,岂不是一喜哪?”其次是给了苏三一个支撑:好人崇公道——起解路上,解差崇公道将苏三身上的深重枷锁取了下来,自己拿着,却叫苏三柱着自己的“水火棍”慢慢走,还认了苏三在这个义女,使苏三有了依靠。而一路上,作为一个“世事洞明”的长者,崇公道不断开导苏三,苏三控诉的“十可恨”被崇公道的戏谑之语一一规劝化解。“九也恨来十也恨,洪洞县内无好人。”苏三负气把藤杖扔在地上。崇公道:“什么?洪洞县没好人?甭说我也在其内呀!真没良心哪!挺热的天,这么重的枷我拿着,连我都不是好人哪?官事官办吧,把枷带上,带上!你真要气死我,这是哪儿的事呀!唉……”
然而,在《苏三》组曲中,那份“悲”则是步步加深,不断转化。
第一段,“起解”,塑造了一个凄苦的苏三,由前路漫漫而生悲伤之情。管弦乐奏出凝重的乐句,加上重重的几声锣鼓响,仿佛狱卒打开阴森森的牢门,透进一缕无望的光来,一声吆喝将等待死刑的苏三吓得魂飞魄散。一句柔软的弦乐却划过苏三破碎的心,似在悲叹自己命如纸薄,木管乐无奈地叹息,低音提琴又沉重地关上了一扇门,一扇希望之门。忽而,拨弦轻快响起,恰似沉重的生命插上了梦的翅膀,向着未来飞奔而去。快板的节奏下,弦乐温柔地飞翔起来。去往太原的路上,何来那么深切的渴望?或许只是解差的一句:冤枉能辨!希望之门重启,苏三的心儿在飞翔。但,真的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希望如天上缥缈的云儿,透着一缕薄纱似的悲,伤感似已远离,却又无时不刻地包裹着她。锣鼓声声敲击,乐句越来越急促,催得苏三喘不过气来,音乐戛然而止,心被荡在了半空。
第二段,“对从前爱情生活的回忆”,描摹了一个婀娜的苏三,由温馨回忆而生悲痛之情。竖琴轻柔地拨响了心弦,抖落了半世的灰尘,记忆顿时鲜亮了起来。温暖泛涌的弦乐如和煦的风儿吹皱一池春水,三两拨弦似在心灵深处激荡起朵朵晶莹的浪花。那是叩开心扉的初相遇吗?一个是“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一个是“眉清目秀,面白唇红,身段风流,衣裳清楚”。那是如胶似漆的恩爱情吗?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一个是欢娱嫌夜短,一个是寂寞恨更长。悲凉的英国管一把将苏三拉回到了严酷的现实:“想起了王金龙负义儿男,想当初在院中何等眷恋,到如今恩爱情又在哪边……”这温热的回忆反倒衬托了眼前凄冷的景象。乐队重复那旋律,却已不再温柔,而是悲天悯人——音乐流淌了一种痛彻心肺的悲,一种悲入骨髓的痛。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圆号回旋,斜阳正暮,有情人在天涯。竖琴声声,花落成泥,衬起一支清幽的长笛,隐隐地回荡在寂寥的天地间。
第三段,“诉冤”,凸显了一个反抗的苏三,由血泪控诉而生悲愤之情。管弦乐队再次奏出凝重的乐句,又响起冰冷的锣鼓声,英国管与单簧管次第奏起落寞的乐句,接上的小提琴声柔弱而又无助地沉了下去,那像是苏三无奈的叹息:“人言洛阳花似锦,偏奴行来不是春。”但音乐忽而变得悲愤起来,伴随着锣鼓、梆子、响板的京剧行板节奏,《苏三起解》的主旋律由乐队激昂奏响:“苏三离了洪洞县……”旋律一句紧似一句,力度一句胜似一句,这将京剧中怨天尤人的唱腔变成了悲愤的控诉,干脆利落,斩钉截铁。在这铿锵的音乐中,你更可听清苏三的恨:一可恨爹娘心太狠,他不该将亲女图财卖入娼门;二可恨山西沈燕林,不该与我来赎身;三可恨皮氏狗贱人,施毒计用药面害死夫君;四可恨春锦小短命,贪欢乐私通那赵监生;五可恨贪赃王县令;六可恨众衙役分散赃银;七可恨屈打来承认;八可恨那李虎他骗我招承……那声声控诉,句句见血。锣鼓声中,管弦乐队奏响悲壮而辉煌的旋律,那缕辉煌是一种心灵解脱的快感——生离死别之时,把什么都看开了,人生忽而转入一种开阔的境界。苏三不再是一个可怜之人,而是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可敬的英雄——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曾设计逼老鸨立下赎身文书,今又将状纸暗藏准备自行伸冤,不管这冤案能不能辨,不管那情郎负不负我,倔强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抗争,而命运也真正为苏三打开了一扇通向光明的希望之门!最后在声声打击乐中,铜管乐奏响擞音,华美地结束了整首组曲,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为动人心魄的音乐,也为那前途未卜的苏三。
你有什么想听的歌吗?或者你想为TA点一首歌?都可以留言给我们~
本期主播:馨悦
作品赏析:木火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小编:悦悦
第一缕阳光
第一道新鲜
启东日报荣誉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