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东方IC
最近一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贾达群的“贾家班”佳绩频传。他所带的学生中有6人在国内外作曲比赛中获奖。其中,本科二年级学生王亦旋的弦乐四重奏《青衣吟》获维瓦尔弟国际音乐比赛作曲卓越一等奖、加拿大皇家之声国际作曲比赛特等奖。作为一名本科生能在国际比赛中得奖,王亦旋表示,这得益于她的老师贾达群特殊的上课形式——工作坊(workshop),“让我打开了思路,拓宽了眼界”。
与音乐学院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不同,贾达群的作曲课是开放式的工作坊形式,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齐聚一堂,对每个人的作品畅所欲言。6月1日上海“解封”,学生们都很兴奋,期待着尽快恢复线下课,继续共同学习、交流。
开放包容的工作坊
每周四上午8点,很多教室还空荡荡,贾达群办公室的沙发、板凳上就已坐满了学生。每周学生们都带着自己新写的段落,在集体课上展示总谱,不仅能得到老师的反馈,还能听到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学生们都表示,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课堂氛围极好,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贾老师从不迟到。为了避免堵车,他经常早上6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宁愿早到一个小时,也绝不迟到一分钟。”研三学生周斯彧表示,通过贾达群的言传身教,学生们都养成了从不迟到的好习惯,“8点前基本上就都到齐了。”
为了便于看谱,贾达群办公室的台式电脑配了双屏显示器。展示作品的同学坐在老师左边,其他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站在老师身后一起看总谱。学生展示结束,贾达群既会给出自己的建议,也很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如果觉得哪个地方可以更好,他会用办公室里的三角钢琴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抓住感觉和方向,也会用自己作品中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如哪个部分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原因是什么,带着学生们一起分析。工作坊经常会持续到中午11点半,之后大家一起吃午饭。如果上午没有全部探讨完,就下午再继续。
工作坊很有吸引力,贾达群作曲理论专业的学生们有时候也愿意来旁听。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或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偶尔也会来参加,和师弟、师妹们一起探讨作品,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贾达群教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作曲。新电影上映,他会问学生们的观影感受,当年《星际穿越》上映时,他甚至带着所有学生一起去了电影院。他也会分享自己的书单,学校里有讲座、音乐会时,会告诉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哪一场:“这可是国内民乐重奏中很厉害的组合哦”,“要仔细听他写的旋律”,“分析这个作品的配器”……讲座或音乐会过后,贾达群总会带着学生们在工作坊一起讨论。博士生杨晓蕾感慨,“他会引导我们去思考,逐渐让我们形成开放式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既要能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要察觉到不足。对我来说,工作坊不仅仅是在这里学习作曲,它开阔了我的眼界,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硕果累累的“贾家班”
贾达群学生们的获奖证书
提起自己的学生们,贾达群感到很骄傲。王亦旋是目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贾达群招收的最后一名本科生,因此,他格外重视对她的培养。能够获得两个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和特等奖,王亦旋自己也感到很兴奋。从进入大学,她就跟贾达群的其他学生一起在工作坊上课,这使得她从大一开始就获得了很多写大作品的经验。在作曲上颇有天赋的王亦旋,很快就能写出完整的作品,大一就投稿参加国内外的作曲比赛。“我每周会上两节小课,一个大课。”王亦旋所说的大课,就是工作坊,“小课上,老师会帮我解决我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学长、学姐们都已经解决了,所以不占用大家的时间。”去年12月,另一位本科生、大三的童润琛,凭借作品《走吧》获得上海音乐学院“学院奖”作曲比赛一等奖。研究生中,周斯彧的琵琶与乐队作品《禾下乘凉》在加拿大落基山国际作曲比赛中获一等奖,室内乐作品《阙里》在加拿大红枫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5月,赵星姝的《迹响》获得欧洲作曲家比赛三等奖。肖鑫州的作品《潜意识之光》在国际单簧管协会作曲比赛中获一等奖。
肖鑫州是从武汉音乐学院考入上音的,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工作坊的前一晚紧张得都没睡好,“之前从来没有用这样的形式上过课。想到要拿作品给所有同学一起看,很怕自己写得不好。”在武汉音乐学院,肖鑫州主修音乐教育,辅修作曲。年秋天进入上音,第一节课就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所有同学,难免紧张。但他很快发现,课堂氛围特别轻松,“在贾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探讨作品。每个人都互相尊重,也都诚恳地给出建议。贾老师也很重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自己练习面对所有同学阐述自己的作品。作为创作者,不能只会写,不会讲。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去年研究生毕业的袁东亚,最近凭借室内乐作品《山之回响》在加拿大渥太华21世纪音乐人才国际作曲比赛上获得一等奖。虽然袁东亚已经毕业,但她仍是工作坊的常客,“年轻的学弟、学妹接触的事物很独特,我很愿意去听一听他们在写什么。”
博士生杨晓蕾的琵琶和管弦乐队作品《雪域高原》,获得维也纳欧洲作曲家奖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杨晓蕾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学生,她很喜欢贾达群的上课方式。之前她在台湾学习时,音乐系里只有一个作曲名额,作为惟一一位作曲专业的学生,多年来一直缺少和同学们交流的机会。杨晓蕾深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平时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