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从电影看教育之生命因你而动听中的学校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2/12/21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高度浓缩了一个音乐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此中事例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适于所有教育从业者观看。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地域局限并不明显,没有阻碍其主题的传达。这不止是一部讲述美国的电影,更是一部讲述教师的电影。因此,世界各地的教师甚至但凡与教育相关的人应该都能从中得到共鸣。

关于教育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从狭义上来说,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影片的主角霍兰先生不仅经历了狭义上的教育,还经历了广义上的教育。事实上,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也大体与他的相似。虽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但受过各种教育的人一定多之又多。通过对电影情节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把霍兰先生经历的教育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三类。其中学校教育是狭义上的教育,而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则是广义上的教育。

一、学校教育:教师的立足之本

首先是学校教育。这也是《生命因你而动听》的重点篇章。霍兰先生在从教之初可谓困难重重。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极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他们不但在弹奏乐器时走音跑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都没有听说过。霍兰先生的信心遭到了打击,工作举步维艰。而女校长杰克布也多次向他提出善意的批评。还好,在丈夫的工作遇到挫折时,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在一旁耐心地劝解和宽慰他;好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用自己从教以来的亲身经历,向霍兰先生说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在妻子和好友的帮助下,他渐渐地适应了教师工作,并探索出了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在霍兰先生的悉心培育下,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白人学生格楚特·兰和黑人学生路易斯·鲁斯,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这两样乐器。而其他学生也各有建树,未辜负他的一片苦心。

霍兰先生的如上经历突出表现了教师的专业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矛盾。可以说,这一矛盾是必然存在的,但并非不可调和。韩愈在《师说》中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一个群体,在其专攻的领域自然比常人拥有更高的悟性以及更多的知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授,而不是一种等量齐观的交流。因此,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一种更通俗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孔夫子的“因材施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这无疑是教育界的一个难题。霍兰先生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及特点;二、将学生喜爱的元素融入课堂;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提高。这三种方法都是构造“因材施教”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三者相辅相成,并驾齐驱,让霍兰先生的教学工作日渐走向正规并随之大放光彩。

二、家庭教育:教师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家庭教育。此篇章也是感人至深、不容忽视的。霍兰先生的家庭教育当然与他儿子有关。霍兰先生一直指望儿子继承他的未竟之业,不幸的是儿子先天失聪,根本无法体会音乐的美妙。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父亲,却要面对先天聋哑的儿子,真是残酷。霍兰先生拒绝学习手语,拒绝与儿子沟通,不让儿子碰他的乐谱,将儿子送进聋哑学校,很少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