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0.html陈嘉映老师最近在看理想出了本新书叫《感知·理知·自我认知》,里面偷偷用刘擎老师举了很多例子。陈老师这本书挺好读的,不烧脑,他说自己是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威廉斯一派的,“我完全不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构建理论,与其建一个哲学理论,不如来解构理论。”陈老师讲东西是谦谦君子,娓娓道来,不倡导明确的答案,却开启了一同思索的旅途,不喂鸡汤也不投毒药。要做到这两点都很难,引导年轻人,鸡汤循循善诱;警示社会,毒药警告惩戒。陈老师这本书十一个章节,大概花了九个章节,讲基础的讨论的范围,层层铺垫,娓娓道来,最后两个章节是“高能预警”。纵观全书,如果讲建议的话,只说了一句:“我希望读书人不要跟着媒体咋呼,多去思考一下真实的发展,对社会、对思想的真实影响。”什么是感知和理知?这在哲学范畴和语言范畴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用陈老师书里的例子(他的书好读就是因为例子都特别容易懂)就是——人民币有多少购买力,不用推理,我们每个人就知道1块钱能有多少购买力。这个是感知,置身于我们的经验之上。而美元有多少购买力,在初始我们刚去国外的时候,需要折算来知道,这是理知。当然如果在使用美元的环境够久,这个理知也可以转换为感知,不用兑换也能知道购买力。感知受限于个人的经验,而理知受限于知识的获取。“自然语言的推理,受感知的约束,好处是推理的时候有感知,坏处是推理走不远,数学推理的优点是百分百,缺点是感性内容单薄。”用陈老师的两个例子,勃朗峰多高?(理知可以回答)单簧管的声音是啥样的?(感知来回答)对于一个没有听过单簧管的人,却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他明白什么是单簧管的声音。陈老师构建好了感知和理知的世界以后,告诉我们:“在理知时代,他理知能力强,会读书、考试、考上状元,他就荣华富贵。从前人们把纯粹理性作目的地,现在,人们把纯粹感受当成终极目标。”卢梭是最早深刻感知现代性的哲学家:“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追求享乐,消费,轻松,不思考复杂的问题,好像也能过一生……所以有人问陈老师了,为什么要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很痛苦呀,明明我的爱国表达式是砸日本车,你却要我思考动机,这一思考,完蛋了,动机可能是我仇富,可能是我喜欢胡闹,“发泄多余的力比多”。自我认知是一条很痛苦的路,我得面对自己的懒惰,畏难,自满,还有很多别的障碍——比如把美颜相机关了,而且陈老师说了:“你认识到自己的真相,将来你可能做的更好一些,不过,这个更好一些并不意味着将来你就轻松愉快一些。”于是未来再也不能通过砸日本车表示爱国了,也不能以爱的名义泼硫酸给爱而不得的人了,不能假装买大房子买游艇买私人飞机是成功人士的终局了,那我要躺平吗?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一条箴言,以及苏格拉底用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老子也出来站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当于把自知放在了一个更加厉害的神坛上。名言警句未必是对的,以及对自己的生活未必是必须的,我也想问陈老师这个问题,浑浑噩噩,快快乐乐,也可以是一个不错的组合。陈老师给了一个答案,说认识自我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理知层面上达到个人的完整性。一个是理知层的完整性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的层面上达到完整性。尤其当我们面临陌生的环境,我们的经验不足以帮助我们达到的完整性。”在看这句话的时候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活在熟悉的环境,做可预期的选择,得到的生活就是选择得来的生活呢?我是不是还是可以逃过自我认知这个劫难呢?陈老师又给撕下一层滤镜:“你的一生不是由一系列选择构成,真正让你难以割舍的东西,反而是你被抛入的——你的家乡,你的祖国,你的家庭,你不期然被撞上的人和事。”说到这里,突然懂了一点,在于不期然,之前所说的“陌生环境”就是这种不期然。罹患绝症,失去挚爱,面对孤独……都是这不期然,思考这些问题未必会更快乐,充分了解未必是充分准备,但是可能会更有弹性。陈老师,谦谦君子,温良生活的一盏明灯,吸取营养备不时之需,感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93.html
上一篇文章: 维也纳古典音乐是什么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