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魏沛娜
10月22日,在第三十五届澳门国际音乐节上,澳门青年钢琴演奏家陈海琪登台献技,联同多位知音乐友一展所长,演奏多首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及当代音乐作品,绽放新锐之力。在演奏开始之前,陈海琪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其个人的音乐理念和艺术追求。
生于澳门,陈海琪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钢琴演奏家蔡崇力、意大利国际钢琴演奏家RobertoPlano等,先后获得波士顿大学钢琴演奏硕士学位、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即兴创作学位。美国钢琴家RanBlake曾称赞其演奏是“充满魔幻魅力的演奏”。
作为澳门土生土长的钢琴家,陈海琪亦有涉猎即兴演奏及作曲,其演奏风格横跨古典、前卫、流行、自由爵士及即兴音乐等。她曾获澳门文化局颁发奖学金及资助赴海外留学,回澳后致力于音乐即兴创作、古典和新音乐作曲及表演;近年亦为多位作曲家作首演,委约作曲及录制新音乐作品。
为了此次音乐会,陈海琪精心选择曲目,包括《梅湘:时间终结四重奏》《拉.蒙特.杨:作品之第七首》和《安德烈森:工会》。她介绍,《梅湘:时间终结四重奏》是她一直很想演奏的曲目。该曲是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的乐器组合写下的一首四重奏。演奏好此曲,亦非易事。陈海琪重新阅读相关乐谱资料,进一步深入理解奥利维埃?梅西安的作曲背景和内涵。
她表示,过往的音乐会上,钢琴家一般都是表演独奏。虽然她也有一些独奏作品,但是因为太想演奏《梅湘:时间终结四重奏》,所以她就找了朋友合作,其中有的朋友是刚从国外回澳的乐手,她也希望藉此推出澳门新的本地音乐家。“我的呈现方法是比较跨界的,就是将不同的媒介组合于演奏中。”
事实上,陈海琪在日常生活中并非独钟于“琴”,她还喜欢看电影、看话剧、亲近自然,以及跟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聊天等。她表示,这些消遣都能给她的创作带来灵感,也能够让她保持对艺术的敏感性与敏锐力。
也因此,演奏风格不拘于流派,勇于尝试探索新方法,是陈海琪的一大特色。“任何艺术的风格都不能是单一的,你要吸收很多,然后创作上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陈海琪对自己的定位不单只是一个钢琴演奏家,她希望自己能演奏,能改编,也能作曲等。“我发现现在的钢琴家都比较专注在演奏方面,但是以前很多作曲家同时也是钢琴家,比如莫扎特、李斯特,所以我希望也能像他们这样子。从钢琴家可能变成音乐家,更远一点就是变成艺术家。”
陈海琪热衷音乐教育和推广音乐。她曾任广东外贸外语大学讲师,年创立HedgieMusicAcademy儿童钢琴教学教材品牌,并在大湾区各地开设陈海琪音乐艺术空间及贰拾赫兹艺术空间。在陈海琪看来,钢琴家首先要掌控好乐器,准确表达音色,慢慢的其音乐就能“说话”——记录社会,记录时代,如此就变成了艺术家。“艺术家是有使命的。”
此外,谈及自己与澳门国际音乐节的缘分,陈海琪既有感动,又显激动。“小时候,澳门国际音乐节每年都是暑假售票,我们都会去排队买票,我自己也是观众。我很记得有一个合唱团的票几次都没有买到,后来我就直接飞去欧洲看了。澳门国际音乐节很大型,每一年都请到很有名的人,所以这一年自己有有幸在里面弹奏,非常开心,主办方也让我做了很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澳门国际音乐节至今已举办三十五届,多年来持续为澳门年轻音乐家提供演出平台,以推动澳门音乐文化的发展,其举办初衷与陈海琪的艺术“初心”不谋而合。“我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想要普及现代音乐,我把我自己放得很低,但是我把这个普及现代音乐的使命放得很高,所以借助澳门国际音乐节这个大型平台,我想要把事情做好。观众多多去听音乐会,乐手多多去演现代音乐,就是我对澳门国际音乐节最大的期待。”陈海琪说。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