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加伏特舞曲》是荷兰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所作歌剧《鲁吉纳》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钢琴曲等其他器乐演奏形式。“加伏特”原是法国古代民间舞曲,17世纪中叶由法国作曲家吕利采用于歌剧、舞剧中,在法、德两国流行一时。其特点为中速,2/4或4/4拍,旋律轻盈优雅。常以包括两个四分音符的弱拍开始,各乐句通常从小节的中间部分起拍和结束,三段体结构,中段常插入风笛舞曲,前后形成对比。《加伏特舞曲》乐曲用三部曲式构成,A段的主题旋律采用对称的乐句组成,有两个小节组成的每个乐句,都在后一小节作跳跃进行,并在第三拍收第四拍停。中间部分前后两大部分形成对照,前半段节奏连贯,旋律平稳,后半段保持了活泼的特性,统一中有变化,这首轻松活泼的《加伏特舞曲》十分脍炙人口,充满着生命力。乐曲充满欢乐气氛,轻松、有幻想风格,组织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音乐欣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欣赏能力,但在欣赏过程中缺乏独立的自我判断,需要耐心的引导。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局限,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欣赏《加伏特舞曲》感受演奏乐器的特色,树立合理的音乐形象,帮助了解乐曲画面。
2、掌握乐曲结构,能联系生活,用打击乐器、图形谱、舞蹈等多感官和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乐曲。
3、指导学生初步养成欣赏的良好习惯,感受乐曲欢快轻松情绪,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与表现乐曲丰富的变化,开展音乐互动,随着音乐做出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音乐,能用肢体语言感受并体验音乐的舞蹈性,逐步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谈话。
师:很高心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有一件高兴的事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老师前不久去了一个奇妙的地方,哪里有很多有趣的声音,老师已近把它录了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从这段音乐中你能猜到这是那里吗?嘘!别出声、闭上眼,认真听。
3.我和猫咪有个约会。
①课件播放,学生闭眼、聆听。
课件说明:这是一段复合音效,节选《加伏特舞曲》单簧管版中的段落,(第一乐段片段)音乐活泼、跳跃,伴随小猫声音和拟音。
②反馈交流。
A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一副怎样的场景?能和我们描述一下吗?
B学生汇报,师简评。
教学策略:允许学生的天马行空表达,教师注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