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TA说特邀作者:香港电影hkmovie
《湄公河行动》刷爆口碑票房后,主创团队遇上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有资深乐评人称其电影幕后配乐竟是抄袭?
事情虽然掀起了一小波澜,但是最终究竟有无抄袭还未能有定论。作为一部制作精良的商业片,其幕后功臣大有来头,其实比起看客的热闹,不如让我们来了解下幕后主创:黎允文。再下判断也不迟。
香港OR北京
《北京乐与路》是香港导演张婉婷拍的,张婉婷很擅长城市物语,洪金宝和张艾嘉演的移民爱情故事《八两金》就是由张婉婷执导,但这次,她却完全沉浸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里。局外人急于获得印象,《北京乐与路》也就充满了一个外来人的局促,人物完全是被标签化的,全靠演员的表演撑起来。
逃亡黎允文-北京乐与路电影原声大碟
吴彦祖演的香港歌手是唱流行情歌的,耿乐饰演的北京摇滚青年是唱《磁器》和《光的深处》的,这不就是当年大家对香港和北京的浮浅印象吗?一个有钱一个有魂。而这个魂,借由全片开场曲浇灌处于自燃状态,黑白慢镜头中,是一群骑着单车上班的90年代的北京市民,苍凉的唢呐和二胡,像这座饱受时间摧残的老城,突然硬插进一阵电吉他重奏和架子鼓,像千年城门一下子被打开,摇滚乐器和京剧配器有来有往,左边是北京街头的理发老头,右边是一片片的玻璃森林,一幅北京90年代街头像长卷横着摊开。
吴彦祖坐在这里看着这个变得不一样的首都,估计也是张婉婷刚来北京时感受到的陌生和熟悉,熟悉是报纸上的文革印象,陌生是眼前的变化。
北京乐与路黎允文-北京乐与路电影原声大碟
这段两分多钟的配乐就是黎允文的手笔,让我边看边叹服他对一座城市气味的警觉度。什么是城市特色?耿乐说北京摇滚的特色是穷,吴彦祖说香港的摇滚特色是.......香港没摇滚。这明显都是过嘴瘾的话,但人家想拍的就是这个!张婉婷压根就没想拍一个双城物语,而是聚焦一群年轻蠢货的生活状态:吴彦祖唱着流行歌却以为自己有摇滚的能耐,其实只会处处跟做生意的老爸作对,耿乐把自己搞得特别地下,最后怒砸吉他「我他妈以为我在玩摇滚,结果被摇滚玩了」,蠢得帅兮兮。怒砸吉他不就是年轻蠢事之一么?
破晓天安门黎允文-北京乐与路电影原声大碟
蠢,盲目,砸场子,互吹牛逼,都是年轻特有的,所以那晚的天安门特别醉,难得那么温柔,耿乐吴彦祖舒淇一群人,骑着单车,就那么路过,这儿有一段单簧管,叫《破晓天安门》吹得人心软。也许是这儿的旋律太舒服了,出现了好几回:在开头砸酒吧的时候,奏成了提琴协奏曲《逃亡》,在后面各人对着镜头独白时,木吉他《路的回忆》又轻轻撩拨伤感。北京和香港,这两个在中国行政体系中都有独特位置的城市,都曾经有一群年轻人,激动地走在宽阔的街道上。
路的伤逝黎允文-北京乐与路电影原声大碟
虽然电影里出现了子曰乐队的几首歌、汪峰的《晚安,北京》、唐朝的《国际歌》,但这都不妨碍这部电影跟摇滚压根不沾边,包括后面耿乐跟唱片公司推介自己的时候,也调侃式的管自己的歌叫《上苍保佑吃了两碗饭的人民》,但青春真的止于调侃嘛?拍摇滚的,张元的《北京杂种》算是直接对焦,但那是刚好他身边有那些人。除了黎允文出色的配乐,《北京乐与路》好就好在演员的状态,耿乐像是从管虎的《头发乱了》里跑到了这个电影里,舒淇当时真就是小太妹的感觉,而吴彦祖嘛,他那时候都是这些耍帅角色。
老司机飙了
《激战》算是黎允文遇上最有商业价值的片子了,也是林超贤节奏最一气呵成的电影,剧情转折的流畅,也让黎允文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发挥空间。
从《云南的天空》一曲开始,到《阿辉》,这两首歌都用和声带出主角,算是一个小共鸣。而《阿辉》一曲中的弗拉门戈吉他,更是直接将视角和主角一起从云南风情拉回澳门的葡式街景。不同于林超贤之前的电影有太多火爆动作场面,《激战》中多了很多温情的场面,这其中有单身妈妈的沉痛往事,有过气拳王的追悔莫及,有小鬼当家的斗智斗勇,这些都被黎允文轻轻用吉他拨了出来。
SoundOfSilencePaulSimon-激战电影原声大碟
虽然剧情都是扭转逆境的套路,但这种套路剧情往往对配乐来说是挑战,就单说《追悔》一曲,就是张家辉抱着沙包回忆当年打假拳的伤心事,这里用沉闷的大提琴开始,一路到各种弦乐器,最后把旋律一抬升。阿辉的师傅也已经去世了,再追忆也只是追忆了。相比之下,《母亲》一曲也是哀伤,但就轻盈很多,换成小女孩的视角,再用本来就很适合传递哀伤的弗拉门戈吉他曲开始,由圆舞曲节奏过渡。当然了,真要说起来,张家辉和彭于晏的戏份也是经典套路,过气老师傅训练半路出家的徒弟,这种电影必须拍得热血沸腾,冷一点都不行。有了前面的戏码做铺垫,人物的动机足够清晰,后面老师傅亲自上场也合情合理了。
想燃,必须靠推进,火箭升空都要一级点火二级点火啦,黎允文分别用《地狱式训练》《第一回合》《终极一战》配合剧情做个逐层推进。《地狱式训练》是电子音色隐隐贯穿,彭于晏开始接受全面折磨,不断增加训练强度,中间不断鼓点推进,差不多有三四种鼓,最后也是用鼓结尾,此刻画面中,彭于晏甩战绳的节奏也增强到双手同步了。《地狱式训练》是励志的,听完很想起身去运动,《第一回合》则是战鼓大擂,从开始的电吉他甩了个弦之后,一路走向恢弘,最后用铿锵的管弦乐结尾,很大气,彭于晏也撑住了对手的猛攻。
《第二回合》就显得十分凶险了,彭于晏要跟李子天斗锁技,一路节奏没舒缓过,一直憋到最后彭于晏被摔断后颈。
而《终极一战》不仅要集合励志和凶险,还必须概括过气拳王的孤注一掷,所以算是整张原声带的一段长叙述,前面三分多钟从阿辉训练到阿辉上台,到三分半钟开始,阿辉差点重蹈彭于晏覆辙被对手倒栽葱,其实这时候配乐气势已经到顶了,黎允文很成熟地用机械重复的鼓声挽回气势,而不是用其他乐器来降拍再进弦乐。一点都不拖沓。
其实除了《激战》,《线人》和《证人》也是林超贤跟黎允文的合作,所以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在《湄公河行动》中,黎允文先生透露林超贤对黎选用的泰式曲风表示不满,所以里面并没有多少他的创作。而黎死磕的理由也很良心「如若不是,这跟别的枪战片就没差别了」。
那些你记不住名字的
遇上好的电影,配乐就成了一半了,这跟电影的名气有关,也跟电影创作的出发点有关。林强为贾樟柯做的很多配乐都很赞,但在那之前,他早就跟侯孝贤合作过多部电影。所以听林强的音乐,觉得他跟侯与贾一样,也是一个城市的观察者。准确的说,是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就开始了古装大片的风潮,但着力点却不在「古」,而在「大」和「打」。这种古人打群架的类型片已经不如90年代时,那时候,徐克曾经联手黄霑和胡伟立创造那么多经典。而这些年,黎允文为太多古装片配乐了,但这些古装电影本身却都是没有新意的古装武打片,或者伪装成历史片的古装武打片,反正某个打星领衔,一堆年轻偶像跟着打,家国情仇一哭拉倒。
这也让黎允文的很多好配乐被埋没,如果不是因为写这类文,我才不会听到《三国之见龙卸甲》的原声带,也不会听到那首《赵子龙》。一开始的萧声能瞬间确立古调,后面的战鼓也更像是赵子龙在忆当年,但电影里,确不见配乐里的夕阳豪情,其实整张《三国之见龙卸甲》的BGM水平已经很高了,里面虽然都是中式配器,但制作的精细耕作,远超过那些古筝拨个弦的穿越剧了。就连《罗平安》这么一个小人物,都有为其量身定制的一曲《细说罗平安》,前奏是萧声,中段是童声合唱乡间民谣。
另一段有印象的古装戏配乐,是因为姜文的表演,在甄子丹版的《关云长》。姜文年轻时,谢晋找他演《曹操》,让他挑角色,他挑了王垕,那个被曹操借了人头的粮仓小官,「我当时那个年纪哪演的了曹操」。但现在他演曹操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已足够厚黑,又有枭雄相。当最后他双手合十,眼角邪魅,嘴角奸笑,轻轻说出「我可没说我是只羊」。
黎允文用鼓点起范儿,渐入沧桑感的弦乐,随着字幕里记述的三国后事,境界因曹操的野心与手腕而深了一层。
算起来,黎允文的古风豪情式配乐,应该是从凌厉的《风云决》开始的。《风云决》决斗那场戏的唢呐十分诡异,邪典既视感,电子音色负责过渡,主调时而是弦乐,时而是笛声。但对比陈光荣的《中华风云》,同类的题材,黎允文并不像陈光荣那样专注于张狂的节奏,旋律上也不同于金培达的长调抒情,黎允文会加很多变化来为情节提气。
整体恢弘,但却不靠配器的特色来确立风格,中式配乐点明时空,但一些煽情段落还是靠管弦乐来打开局面,配乐身段灵活,确实很适合为近几年那些商业元素一锅炖的古装武打戏提气加分。这个路数,也算有黎允文擅长的电影类型了,他为之操刀的古装武打戏还有《鸿门宴传奇》《锦衣卫》《四大名捕》…...咋说呢?
黎老师,期待你遇上更多更有创作能量的导演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