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资源 >> 正文 >> 正文

我与祖国共成长于海军乐声声激昂时代央广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3/3/7

央广网9月8日消息(记者李攀奇郝铮)于海,年出生于山东日照,成长在潍坊高密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新中国军乐团辉煌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在4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参与四次阅兵,多次带领军乐团出国访问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军威风采。

于海。资料图

作为国家最高规格的司礼部队,解放军军乐团承担着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典礼、重要会议和迎送国宾等仪式的音乐演奏任务。

从年14岁时考入解放军军乐团,于海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50年来,踏着军乐的一声声节拍,他从演奏员、指挥到乐队队长,从副团长到团长、音乐总监,他的军旅人生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我从14岁来到北京,来到军乐团,随着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不断在成长进步。应该说,我人生中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是和国家、军队的发展分不开的。”

年,于海出生在山东日照的一户普通市民家庭。那个年代,很多生活用品必须凭票供应,能够吃饱穿暖,对许多家庭来说,就很不容易。可是,在那样一个物质贫乏的童年时代,音乐,却为于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时,我妈妈单位里有一个姓范的叔叔,他常在河边吹竹笛,我特别羡慕他。他吹得那么好听,那时候,听他吹竹笛,觉得是最好的享受了。所以我天天缠着他,借他的笛子吹。”

刚开始,还是懵懂少年的于海根本不会吹笛子,不知道手往哪放,也不知道哪个孔是哪个音,就贴上纸条,写上哪个指头是1,哪个是2,哪个是3,自己慢慢摸索。靠着这份对音乐的执着与天赋,于海竟然慢慢学会了竹笛、口琴和二胡的演奏,小学四年级就成为学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是许多青少年的理想,而对当年的于海来说,他既向往音乐,也向往军营。

“我三次去考部队,有一次我甚至已经考上了工程兵部队。我记得,当时我隐瞒了自己的年龄。那时候我才14岁,我说我17岁,那次我连体检都过了,就要发军装的时候,我父母突然不同意我参军,说我那么小去当兵不放心,就没让我去。”

后来,一个难得的机会突然降临,正值扩编的解放军军乐团到山东招兵,14岁的于海幸运入选,他终于穿上了绿军装,来到了首都北京,并且同时实现了参军入伍和从事音乐工作这两个梦想。而这一年,是解放军军乐团正式成立的第18个年头。

“解放军军乐团有着多年的历史。红军时期,我军就有小型的军乐队,队里面有吹号的、演奏的乐器。包括在延安时期,也有这样的军乐队。年的时候,我国成立了一个千人军乐团。据团里的老同志讲,这是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曾经说,中国这么大,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千人军乐团。于是上级就组建了解放军军乐团。”

对军乐有所了解的人们可能知道,军乐由铜管乐、木管乐和打击乐等器乐组成,集体合奏,气势恢弘。在战争年代,军乐能够起到鼓舞士气和传达指令的作用,和平时期则为重大庆典和重要仪式进行礼仪演奏。刚到军乐团工作的于海当初就是一名器乐演奏员,他的专业是单簧管演奏。

“大家都知道,70年代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西洋乐器。我记得很清楚,来军乐团之前,我连一件西洋乐器都没见过,钢琴也没见过。当年我之所以能考入军乐团,全是凭自己的爱好和水平。因为小时候我在山东高密的时候,跟老师学会了很多乐器,像竹笛、口琴、二胡、风琴等等,而报考军乐团正好需要这些条件。”

虽然解放军军乐团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管弦乐演奏团体,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几百年的军乐历史相比,我国的军乐艺术起步较晚,而且受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军乐团从演奏曲目到使用的乐器,都与现在相去甚远。

“过去大部分是进行曲的风格,也没有跟外界有太多工作联系。那时候,我们能使用50年代从捷克进口的一批乐器,就算是很好了,其他的乐器都是修修补补地用。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些年,我们团使用的乐器基本上和国外乐团、地方乐团,已经同步了,乐器的质量水平都很好了。”

刚入伍那几年,经历了寒来暑往的勤学苦练,于海很快熟悉了手中的乐器,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乐队演奏员,并且随团参加了上百次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庆典、迎送外宾和各种音乐会的演出。本来,他的军旅人生可以沿着一位出色的单簧管演奏员道路一直走下去,然而,在他进入军乐团的第八年,他被团里选拔到乐队指挥的岗位上。于是,他放下单簧管,拿起了指挥棒,开始从头学习起指挥。

“别人学习时,可能白天学完了,晚上就去玩了,我就晚上加班学。刚开始学指挥的时候,我经常学习到凌晨,一直在不断地做作业,进行练习,所有的题,我都做了两三遍,用不同的方式做。现在回头看,我那几年虽然辛苦,但是进步也很大。”

军乐团除了为重大庆典和仪式演奏,还经常有下部队基层慰问演出的任务。于海每年都要到边防哨卡为戍边的战士演出,在边防一线与官兵们同吃同住。听多了那些感人肺腑的戍边故事,他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在他所从事的乐队指挥中,他的一招一式都逐渐融入了军人所特有的神圣与崇高。

参与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的乐队分指挥于海(上排中间)。资料图

年,在参军入伍的第14个年头,于海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机遇,上级决定由他担任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的乐队分指挥。这是继年之后,时隔25年,国庆阅兵仪式再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向世人呈现。受领这一重大任务后,于海和军乐团的名演奏员夜以继日地排练,反复校对节拍,只为了在这场受世人瞩目的庆典上,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直到现在,那时候的一切我都历历在目,我们那时候也年轻,都不到30岁,我们天天锻炼身体,天天排练,很辛苦。”

这次阅兵式,是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第一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而检阅部队的阅兵首长,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资料图

“那天,在天安门广场,北大的同学们,一下子拿出来‘小平,您好!’的横幅。当时大家觉得很惊奇,他们拿着‘小平,您好!’的布条,举着小棍,一看就是临时凑的。当时我感觉又惊喜,又很自然,因为全国人民对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很拥护的。”

在阅兵现场,看到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于海心中升腾起火热的激情,又转化为指挥棒下的昂扬节拍。那一天,在军乐团分指挥的位置上,他双手激情挥舞,而双腿却呈立正姿势,一动不动,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天活动结束以后,我的腿都不会走路了。因为,在那三个多小时里,都笔挺地站在那里,腿一动也不敢动。”

在此之后举行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于海的任务更加繁重、更加光荣,作为军乐队的总指挥,他一次次站在天安门广场完成国庆阅兵的军乐演奏重任,一次次见证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和大国庆典的辉煌。

资料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是一张用音乐铸就的名片,向世界传递着友谊,也展示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强劲步伐,军乐团演奏水平日益提高,于海和战友们也开始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音乐交流访问活动,向世界展示崭新的中国气派和风貌。

年6月,军乐团到芬兰参加国际军乐节。当于海担任指挥的中国军乐团登台演奏有“芬兰第二国歌”美誉的《芬兰颂》时,他们将芬兰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对民族解放的追寻,精妙地融入跃动的音符,深深地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

“当时我对《芬兰颂》琢磨得透透的,包括里面每一个喘气的声音。演奏这段乐曲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袖子甩动时都能把风掀起来,演奏得非常非常投入。演出结束时,有一位芬兰的老人握着我的手说:‘只有最好的乐团和最好的指挥,才能够把我们《芬兰颂》演奏得如此动人,你们是最理解我们的!’”

当然,在三十多年的指挥生涯中,于海指挥演奏最多的就是我国的国歌。在一次次饱含感情的演奏中,于海触摸到了国歌那神圣的音乐脉搏,到了后来,准确指挥演奏国歌,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他生活和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资料图

“从党的十四大开始,我就在人民大会堂指挥国歌,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召开时,我都是在主席台上,指挥全体人员唱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然而,于海在调研中发现,国内外一些文艺团体在演奏国歌时却并不准确、并不规范。

“比方说,国歌的版本不统一,非常混乱,包括网上的国歌很不规范,我特别不能忍受,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有的国家演奏我国国歌时都有错误。第二,我们国家的一些人,国歌意识特别淡薄,好多人都不知道国歌的歌词,背不下国歌歌词,国歌的精神得不到很好的传承。”

年3月,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的于海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经过认真思考提交提案,建议为国歌立法。

于海在政协会议上呼吁为国歌立法。图源:中国军网

“国歌法的主要内容是,要有统一标准的国歌乐谱、歌词和演奏演唱的速度、长度;第二,演奏演唱国歌的场所和次数;第三,演奏演唱国歌时,人们的行为标准;第四,每个公民对国歌的义务和责任,也就是在奏唱国歌时大家的态度要严肃。”

年9月,在于海锲而不舍、连续提案国歌立法的第十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有了统一的规范,国歌的尊严终于得到了维护。然而,已经60多岁的于海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义务担负起向各地青少年宣讲国歌历史的重任。

“国歌是国家的声音形象,我现在经常去一些机关、学校和企业搞讲座,宣传宣讲和国歌有关的知识。其实这也是在维护国家的形象,听过我宣讲的同志,他们就会知道维护国歌的尊严,会更加热爱国家,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我觉得,做这个事情很有意义。”

其实,早在年,56岁的于海就已卸任军乐团团长的职务,退居二线工作。但每当有重大纪念活动的时候,具有丰富演奏经验的于海,仍然会一次次走到台前。

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军队首次邀请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作战的国家,以及其它有关国家军队派员参加阅兵式。于海率领着千人合唱团,与千人军乐团一起,深情奏唱了《在太行山上》《强军战歌》等近30首抗战歌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乐曲,为阅兵现场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庄严的仪式感。

“阅兵活动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开总结会。我记得,当时有的领导讲了四大亮点。第一大亮点,是我们老革命、老同志走上阅兵队伍;第二大亮点,是部队的将军走在队伍前面;第三大亮点,是外国军队第一次参与了我们的阅兵;第四大亮点,是首次组建了解放军合唱团,气势磅礴,给我们整个活动烘托了气氛。我听了后,觉得非常骄傲、非常自豪。”

参加四次重大阅兵式,于海手握指挥棒,见证了共和国走向复兴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回顾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军旅人生以及与军乐的不解之缘,于海动情地说,他希望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能热爱祖国、铭记国歌,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途上永不懈怠、勇往直前,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我的成长进步,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党培养的结果。所以我一辈子都要不断地为党和国家做一些工作。要继续用自己的音乐专业特长,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军队的尊严,维护中国人的形象,维护我们国家的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