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单簧管 >> 单簧管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国第一首管弦乐哀悼进行曲

来源:单簧管 时间:2023/2/21

中国第一首管弦乐

《哀悼进行曲》

《哀悼进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萧友梅先生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创作于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管弦乐作品,标志着交响音乐在中国的诞生,为交响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建立了开辟性的道路。

萧友梅自小便与孙中山相识,年,经孙中山介绍,萧友梅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年,黄兴、蔡锷两位民主革命巨人相继逝世,全国都陷入了悲痛之中,国人自发组织各种悼念活动来纪念伟人,这也激起了萧友梅的强烈情感。

于是同年,远在欧洲的萧友梅创作了《哀悼进行曲》来纪念这两位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哀悼进行曲》全曲情绪哀伤,节奏沉重,充分表现了萧友梅对黄兴、蔡锷这两位革命前辈、老战友的深沉悼念之情。

▲萧友梅(年1月7日~年12月31日)

人物介绍

萧友梅(.1.7~.12.31),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人,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有歌曲《问》、大提琴曲《秋思》、管弦乐曲《哀悼进行曲》等。

在年至年间,萧友梅前往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同时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教育学。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室内乐,《哀悼进行曲》便是在这时创作完成的,其作品编号为Op.24。同时,萧友梅作为中国政府选派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法的人,他对管弦乐的初探,远比黄自、贺绿汀、马思聪等当今更广为人知的老一辈作曲家还要早。那么他的这首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的管弦乐作品,也必然是开疆僻壤的中国交响音乐“先声”。

▲萧友梅

作品赏析

《哀悼进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第一段是慢板,c小调,节奏如葬礼中沉重的步伐。单簧管、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奏出缓慢、悲痛的主旋律,情绪凄楚欲绝;同一主题转到f小调上进行发展后,又转回c小调结束第一段音乐;中间乐段转入C大调,是一段明亮而雄壮的进行曲。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首管弦乐队作品,《哀悼进行曲》在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模仿痕迹。萧友梅在《哀悼引》的乐谱中手写了一段序言,其中介绍到他的这部作品是受贝多芬《葬礼进行曲》的影响而创作完成的。

▲萧友梅组建的乐团合影

萧友梅十分崇拜贝多芬,从这部作品的谱面上便可以看出,他在很多地方都刻意模仿了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从主题的形态上来看,《哀悼进行曲》全然模仿《葬礼进行曲》,在开头的哀悼主题中使用了与《葬礼进行曲》相同的弱起的上四度音程。音高素材、调性和节奏型基本也都是一模一样,只不过音区提高了八度。

另外,节拍上贝多芬记谱为2/4拍,萧友梅记谱为4/4拍,音符的时值也相应放大了一倍,就连装饰音前的倚音也是模仿了贝多芬的写法。

在第一段音乐完整再现之后,还有八小节的尾声,使用新素材写作而成,旋律宽广,音区非常高,将情绪提升至全曲最高点,抒发着无比沉痛的哀悼,和对国家沉沦的痛苦与彷徨。

▲萧友梅《哀悼进行曲》部分手稿

所以说,这部作品不仅仅是萧友梅献给黄兴、蔡锷这两位老战友的悼乐,也是一部献给祖国、献给中华河山的哀悼曲。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四分五裂、列强瓜分的危难时期,远在欧洲的萧友梅心中满怀对北洋军阀的愤怒和对故土的牵挂。正如萧友梅之后在他的歌曲《问》中所写:“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他彼时的心绪,都变成音符留存在了历史中。

萧友梅的音乐语言,在当今看来都简单而平常。但在中国满清王朝刚刚结束后,中国仍处在学堂乐歌“依曲填词”的音乐发展阶段中,在那个没有前车之鉴的时代,他的“第一次”无疑是在中国交响乐历史的白纸上画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这大胆落下的一笔,为后人铺开了音乐驰骋、交响百态的斑斓宏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