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拍一部好电影,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就像一个演员,不仅需要专业的演技,还需要对生活的体悟,才能让把一个角色诠释得有厚度。
如果你对电影了解得比较多,就会发现,那些拍出好电影的人,都不仅仅是我们在银幕前看到的那样。他们往往都有另一个角色,做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
下面我们就针对电影的不同领域,分别为大家介绍最有代表性的五位大咖。
A.大卫·林奇
身份:导演Vs超现实主义画家
意外程度:★★
他导演的电影,几乎出现在所有“必看悬疑电影”的影单里。
他的电影充满了惊悚、暴力、黑色幽默,看得让人心惊肉跳,但同时又忍不住再点一下播放键。因为风格太过独特,现在电影界用他的名字“林奇主义”(Lynchian)来代表他鬼魅的电影。
不过这种画风最初不是出现在银幕里,而是在他的画中...
在他17岁还没开始拍电影时,就开始了...
面目模糊的女人;
暗黑阴森的房子;
暴力扭曲的小人;
暗黑、暴力...充斥在他的画面里。他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就是从他的画中而来
原本他只是想画一场噩梦,后来他发现,把这些噩梦拍成电影,可以反复播放,无限循环,动态影像能更好地传递这种恐慌、不安的情绪。
电影《象人》画风之后,林奇投奔了电影的怀抱,但这么多年来从未停止过绘画创作。这些画作也成为了他电影里最好的灵感来源。
B.约翰尼·德普
身份:演员Vs画家
意外程度:★★
他被称作是“21世纪最具才华的天才演员”,拥有好莱坞最酷最百变的一张脸,可谓是演什么、像什么。
剪刀手爱德华的羞涩、杰克船长的幽默和不羁、理发师陶德的复仇体质...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测德普会扮演的下一个角色,他们每一个都个性鲜明,一眼难忘。
我们被他在银幕里各种夸张、邪魅、叛逆的角色所吸引,但却不知道在日常生活里,他其实是一个会陪着女儿画画,看起来特别踏实安静的好爸爸。
最开始他拿起画笔是陪女儿,画着画着,就停不下来了。
他画了身边各种各样的人,重要的亲人、朋友、他崇拜的偶像...
他最喜欢的画人物的脸部和眼睛,因为透过那些表情、眼神,似乎可以看透一个人的人生。
凡妮莎·帕拉迪丝在画画时,他跳脱出了演员的角色,成为了被扮演者,画画帮助他捕捉每一个人物的细节,并用画笔重新诠释自己对人的理解。
只有对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让他在拍电影时能把角色就像本色出演一样自然。
C.伍迪·艾伦
身份:编剧Vs单簧管乐手
意外程度:★★★★
可能很多人觉得伍迪·艾伦是个电影人。
从演员、编剧、到导演,艾伦一路平步青云,多次获得奥斯卡奖。到现在80岁,依旧是每年一部电影,从未失约。
但他自己可不这样觉得,他觉得自己是音乐人。在他的电影里,基本上不需要电影配乐,而是由他亲自挑选,再剪辑编辑,从《香蕉》、《午夜巴黎》到《午夜巴塞罗那》,无一例外。有时,他常常亲自上阵,根据剧本需要,自己作曲配乐。
在电影之外,他从很小时就有一个音乐梦想——成为单簧管乐手。
17岁开始学单簧管,之后加入了乐团,组织过乐队,并且多次开过巡回演唱会。
一直到现在,在兼顾他的电影之外,每他依旧会抽出一个时间,他都会在交响乐团里,穿着灯芯绒裤子和浅蓝色衬衫,演奏单簧管...
这时候的他,不需要观众,不需要鼓掌,这完全是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他是不是因为音乐梦想才做了电影。
D.陈逸飞
身份:导演Vs视觉艺术家
意外程度:★★
和前几位不同,陈逸飞是在靠画出名之后,才做了电影。
半个世纪前,他是第一批留美的学画艺术生,很早就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过画展。他的一幅《山地风》首创卖到了华人油画的最高价。
陈逸飞靠他画的画,闻名遐迩。但是他并不赞成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他说:“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
于是他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关于生活里所有美的尝试,做服装、开设视觉公司,也是这时他开始做电影,那一年,他47岁了。
在他49岁那年,他导演了一部反映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约黄昏》,入选了戛纳电影节,大受好评。
在这部影片里,不仅真实地展现了上海人的生存风貌,也让国外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中国。
《人约黄昏》陈逸飞余秋雨曾经说到:陈逸飞像一座桥,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桥,他让世界看见了中国的美。
E.王中军
身份:电影出品人、企业家Vs画家
意外程度:★★★
王中军的名字我们都很熟悉了,他是华谊兄弟的创始人。
从早期的《大腕》《鬼子来了》《非诚勿扰》到最近的《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一出片就好评如潮。
对于出品人而言,选择一部电影有个很重要的因素:票房。但有时候,很难兼顾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但这也是王中军的厉害之处,他看准的作品,在艺术和商业的博弈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比如:去年华谊兄弟出品的《我不是潘金莲》。他颠覆常规地用圆形镜头去拍摄,以此来表达一种奇妙的窥探关系,同时也在电影中传递了中国人对圆形的审美文化。
被外界称为“娱乐教父”的王中军,从最早做电影,到带领华谊兄弟成为了中国娱乐行业的标杆,他一直保持着理性企业领袖的形象。但其实,在电影之外,王中军其实有着完全相反的的另一面——
一位感性、浪漫的艺术创作者
这是他画的《自画像》;
这是他画的《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之四》这是他画的花:
《白色大茶花系列之二》他画的风景:
《春老家行百年梨花之五》年他的线条很狂放,用色也很大胆,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绘画世界里,他是自由的,没有任何约束的.
他曾经说过:“我的绘画,不全依靠满腔热情,或者任性地说我就是这个样子。艺术家是愿意表现自己的技法的,笔触的走向、薄厚、色彩的多少,其实都是脑子里想好的,每一笔都是自己心里的想法。”
他还画了很多抽象画:
《抽象16号》《抽象13号》年有的人可能会说,看不懂他的抽象画。但其实抽象画并不要懂,他用色彩,最直观地表达作画人的情绪,热情,激烈,就像他对理想的执着。
《抽象5号》年30多年前,他曾经接受了专业的美术教育,后来走上了从商的道路。但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初心以及对绘画的热爱。直到现在,传言他还会在开会时,偷偷拿着笔,勾一些人和物的速写。
王中军将绘画作为他终身爱好,办画室、举办多次个人展览。他还通过义卖的形式出售了许多作品,并将全部善款捐赠给华谊兄弟公益基金,用于贫困儿童的电影启蒙教育,让更多的贫困儿童可以在学校里免费看到好电影,了解外面的世界。
电影之外,他在画里,找到了另一种艺术形式对自我的剖析及表达,一个完全他自己的艺术世界。
《白色丁香》年回看这五位电影界的大咖,他们有的是演员、导演,有的是编剧,有的是出品人,他们虽然身份不同、国别不同,甚至做的事业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对于电影发展的推进,以及他们对艺术的坚持是相同的。
如果没有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很难说,还能不能看到那些独特的电影。
电影、事业、人生,也许都是他们对于艺术的坚持和实践,也因此成就了他们的精彩,和给我们的精彩。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