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永远精力充沛,他在这旷野星际中璀璨夺目,自由穿行历经百年。在他音乐中凝聚的精神是超越信仰、追求自由与回归的意义。他通过作品表达当时启蒙主义时代宣扬的人性、宽容与自由的理想。有矛盾,有希望,还有挣扎。莫扎特的音乐让我们听到的是整个18世纪。
自10月底的“第五元素——贝多芬专场音乐会”之后,11月25日,江西艺术中心音乐厅,指挥家俞极二度执棒南昌交响乐团。本场音乐会的主题以“匠之以心”命名,选取莫扎特三部曲较晚期的作品《魔笛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以及《第36交响曲》。本人欣赏古典音乐,非常乐于咀嚼作曲家晚期的作品,其厚重程度往往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而许多作曲家越晚期的作品,就越富含着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深刻思考。
《魔笛》序曲为当天的演出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场,三个庄严肃穆的和弦被这个年轻的乐团赋予了无比坚定的朝气与自信,弦乐及管乐在赋格中逐步展开,每个音符如同泉水般奔流,华丽精致,最后融为一体,将这部歌剧序曲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半场的第二部作品由单簧管演奏家王弢,用巴塞特单簧管演奏莫扎特最后一部协奏曲作品《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王弢就像当年吸引了莫扎特的单簧管演奏家施塔特勒一样,非常温柔而丰富地展示了巴塞特单簧管的音色及表现力,还原了莫扎特最初为巴塞特单簧管创作这部作品的初心。巴塞特单簧管既有单簧管的音色,同时亦有巴塞管的伸延性低音,一般的现代单簧管无法演奏出莫扎特突出强调的低音音符,而巴塞特单簧管刚好可以满足这点。一乐章典雅的主题在王弢精湛的演奏技巧和舞台的感染力下,散发着莫扎特时期的古典高贵宫廷气息,这是王弢优雅气质与极高艺术造诣的双重体现。二乐章柔美恬静,富含诗意,王弢用最朴素的声音为观众描绘了最深刻的旋律画面,巴塞特单簧管中低音区温婉内涵的音色漂浮在整个音乐厅,一丝惆怅与忧伤,闻者皆藉此共鸣。终篇是莫扎特给我们的“答案”,一改前面第二乐章慢板沉重的曲调,显得轻松而有趣,在灿烂且富有技巧型的旋律带动下,气氛又回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中,它以音域、节奏的对比营造幽默的气氛,在表达欢乐光彩的同时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怨。最后王弢返场了一首《TicoTico》,除了绚烂的技巧,还在尾声出乎意料地设计加速了一番,充分调动现场气氛,颇有趣味。
下半场俞极指挥执棒莫扎特《第36交响曲》。《第36交响曲》命名为“林茨”,是莫扎特在林茨呆了一个月,只花了四天便写出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无疑还有很多海顿样式的影子,但是全曲的愉悦、欢快,技艺精湛,不愧为古典交响曲的典范作品。纵观乐队,已经彻底热开身的弦乐与木管共同将《第36交响曲》的宏大与变化表达得透彻明朗,铜管与定音鼓很好地增强了作品的气势与厚重度,这部交响曲既是献给友谊的社交辞令,又是对乡村美好风景与生活的赞歌,明朗的旋律如阳光般滋润着音乐厅的每一位观众。
南昌交响乐团在俞极的执棒下,将莫扎特流畅、华丽的风格完美展现出来,而他极为飒爽大气的个人风格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每个不同时期作曲家作品的诠释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不仅精准把控每个声部的交接与层次,还引领乐队重构再现纯正古典风格。演绎莫扎特需要在灵巧密集的音符中寻找音乐最自然的呼吸感,每个乐句音符比例的呈现是否协调和精准,这无论对于指挥家还是乐团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精简的乐队编制更加考验每一个乐手的个人技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个充满朝气的乐团虽然正处在青春期,但每个声部的精神面貌以及对音乐的表达都是积极向上的。
匠之以心,当晚围绕这个主题,我感受着作曲家、指挥家、独奏家以及台上每一位演奏员用时间雕刻出的点滴。通过一场场音乐会,人们见证着不断磨合过后的南昌交响乐团的成长与蜕变。
一云/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89.html